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组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组缃1908—1994

安徽泾县人
中国文学史家。曾任中国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职。著有《西柳集》、《饭余集》、《说稗集》、《山洪》、《吴组缃小说散文集》等。
原名:祖襄
字:组缃、组湘
笔名:芜蒂、野松、祖襄、寄谷
别名:祖湘

吴组缃

吴组缃及其作品
吴组缃著作年表(1923年—1981年)
吴组缃传略
三十年代小说战线的新军一瞥——吴组缃
吴组缃
吴组缃
邢铁华
佘俊霞 牟淑媛
严謇
邢铁华
李立明
艺谭1982年1期
北京大学学报1982年6期
新文学史料1984年3期
中国现代小说家论第184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42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105页

吴组缃

吴组缃先生纪念集《吴组缃先生纪念
集》编辑小组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416页
老教授的脚步
吴组缃及其同代作家——兼析《菉竹山房》
追求一个“真”字——记吴组缃教授
走向革命现实主义之路——论吴组缃创作道路
的转变
安 峰
赵 园
安 峰
方锡德
北京日报1981年8月16日
十月1984年1期
人物1987年4期
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5期
悼组缃
悼念组缃兄
吴组缃先生活在我的心中
吴组缃先生二三事
“人活在世上就是口气”——为北京大学中文系
吴组缃先生追思会作
季羡林
林 庚
魏绍昌
严家炎
孙玉石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不识时务亦俊杰——我心中的吴组缃先生
一株遒劲独立的老树——追忆吴组缃先生
道德文章,永存人间
忆爸爸
父亲杂忆
感激和怀念——悼念吴组缃教授
最后一次家乡行
吴组缃生平年表
民国人物小传:吴组缃
文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吴组缃八十寿辰
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吴组缃在北京逝世
黄修己
吴福辉
李 岫
吴鸠生
吴葆刚
吴沐农
葛兆铣
方锡德
刘绍唐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编委
会编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5年1期
*传记文学1995年66卷1期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163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5)第195页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吴组缃(1908—1994)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73页
吴组缃

吴组缃1908—1994

小说家。原名祖襄。安徽泾县人。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写了一些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小说《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等成为20世纪30年代社会剖析派的代表作。1935年起,应邀担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师和秘书。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国文系任教,并任重庆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红楼梦学刊》编委、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鸭咀涝》(后改名为《山洪》),小说集《西柳集》,小说散文集《饭余集》等。另有著作《宋元文学史稿》等。有《吴组缃选集》。

☚ 陈白尘   秦瘦鸥 ☛
吴组缃

吴组缃1908.4.5—

笔名有寄谷、野松等。安徽泾县人。幼时在家乡上学。1922年改名吴祖襄考入宣城省立第八中学,次年转入芜湖省立第五中学。该校受五四运动影响,学生思想活跃;他曾编辑校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上发表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诗文,宣传“五四”新文化思潮。后又去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入中文系。他的文学创作活动始于三十年代初期,早期作品大都通过描写个人的悲欢离合遭遇,反映社会上保守势力对新思潮和新生事物的压制,带有反封建意识。1934年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小说《一千八百担》,笔锋转向急剧破产的农村,以其严谨细密的现实主义手法,一举享誉文坛。接着发表的《樊家铺》、《天下太平》等小说,继续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内容和严谨的艺术风格,获得文艺界广泛的推重。三十年代他先后加入反帝大同盟、社会科学研究会等团体,思想逐渐趋于激进。1935年后至抗战初期,他受冯玉祥将军之聘,担任文学和抗日宣传工作。一度在中央大学国文系任教,曾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战初期他的创作数量较少,其中短篇小说《某日》等,产生过一定的影响。1941年发表长篇小说《鸭嘴涝》(1945年再版时改名为《山洪》),反映江南农村的社会风貌,塑造了农民形象章三官,作品以颇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吸引着广泛的读者群。此外,他还出版了《西柳集》等小说集。建国后,他主要从事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有著述多种,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吴组缃是一位吝于创作的作家,作品数量不多,但思想丰富,描写入微,构思细密,堪称现实主义创作的精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故在现代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吴双热   吴浊流 ☛

吴组缃

吴组缃

(生平经历、文学活动和小说创作,参见小说卷)1935年8月写的《泰山风光》是一篇著名的特写,作者以极其幽默的笔调描写了抗战爆发之前的那个动乱的年代,上层人物和社会寄生虫的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幅奇特的人生世态画。此外,他还发表过一些散文特写,散见于报刊,未收集出版。

☚ 吴伯箫   吴晗 ☛

吴组缃

 现代作家。安徽泾县人。1923年开始发表小说,三十年代以表现农村破产题材的创作而著称。出版过短篇小说和散文集《西柳集》、《饭余集》。抗战时期著有长篇小说《鸭嘴涝》(后改名《山洪》)及一些短篇。解放后主要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吴组缃

吴组缃1908—Wu Zuxiang

现代小说家,古典文学研究者。原名吴祖襄。安徽泾县人。1908年4月5日出生于一个塾师兼商人家庭。1920年至1923年在宣城、芜湖、南京读中学期间,开始对新文学作品发生兴趣。中学毕业后到上海进私立持志大学读书。1925年,短篇小说《鸢飞鱼跃》发表于《妇女杂志》。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开始重视钻研社会科学理论。1932年加入“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反帝大同盟”。这一时期先后在《清华周刊》、《文学》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了《离家的前夜》、《菉竹山房》、《卍字金银花》等小说。这些作品大多表现封建礼教对于妇女、青年的压迫,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识,也初步显示出他的含蓄严谨、细致精微的艺术风格。
茅盾《子夜》的出版开扩了吴组缃的艺术视野。他开始创作社会剖析小说。1934年发表的《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樊家铺》等就属这类作品。代表作《一千八百担》以宋氏宗祠的一千八百担积谷为焦点,透视了地主阶级的腐败和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动趋势,赢得了文坛的赞誉。这些作品收入短篇小说集《西柳集》和小说散文集《饭余集》。
1935年1月起,吴组缃应冯玉祥的邀请,到泰山担任国文教师和秘书。抗战爆发后,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鸭嘴涝》(后改名《山洪》)。作品反映了农民抗日意识的逐步觉醒。1946年至1947年,随冯玉祥访美。回国后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等职。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和古典小说研究等课程,并发表了不少古典小说方面的研究论文。

☚ 张恨水   路翎 ☛
吴组缃

吴组缃1908~1994

现当代作家、教授。原名吴祖襄。生于安徽泾县一塾师兼商人家庭。1929年入清华大学中文系读书,同时开始写作,陆续发表了多篇反封建礼教和关心妇女命运的短篇小说及散文。后在茅盾作品影响下,创作了《一千八百担》、《樊家铺》等反映20世纪30年代农村急剧破产的优秀短篇。写于抗战时期的长篇《鸭嘴崂》和短篇《铁闷子》,表现人民抗战意识的觉醒,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有较深刻的揭露。解放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 陈白尘   欧阳山 ☛
000063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5: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