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咽Yān

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考略》亦载,其据《唐书》注云: “突厥三姓有咽麫(面)部, 咽姓出此。”或称: 咽面, 地名。《唐书。地理志》有咽面州都督府。咽姓出于咽面部。
《姓氏词典》音yàn。

1.yān 喉嚨。《漢書》揚雄《解嘲》:“搤其咽,炕其氣,附其背而奮其位。”喻扼要之地。李尤《函谷關賦》:“蓋可以詰非司邪,括執喉咽。”
2.yàn 吞。桓麟《七説》:“芳芬甘旨,未咽先滋。”
3.yè 因悲哀而聲塞。班婕妤《擣素賦》:“慙行客而無言,還空房而掩咽。”

咽咽

☚ 咥   咽咽 ☛

读音·ian(ˋ),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於甸切,去,霰韵。
❶吞;吞咽。《孟子》:“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in(-),为i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
❶[咽咽]形容有节奏的鼓声。《诗经》:“鼓咽咽。”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üan(-),为ü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萦玄切,平,先韵。
❶[咽咽]有节奏的鼓声。《诗经》:“鼓咽咽。”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ian(-),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乌前切,平,先韵。
❶咽头,位于鼻腔、口腔、喉腔的后方,通称为咽候。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ie(ˋ),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乌结切,入,屑韵。
❶呜咽;哽咽;悲哀得说不出话来。
❷声塞。

上一条: 下一条:

咽曳yě

声塞。例:话急把人~住了,说不下去了。
❍ 说话呜~,听不清。
《集韵》:“咽,声塞也。”

〔yan〕 zhous ngoux.
咽喉 〔yan hou〕zhous ngoux.


〔yen〕 ngheut: ~饭。ngheut hliet.
咽气 〔yan qi〕 det xand.

{}4097无声地哭;哽咽。中原官话。山东郯城〖〗、枣庄〖〗。江苏徐州〖〗。这孩子挨了打,光~不哭‖这孩子晌午哭了一场,到天黑还~哩。吞,吞下。北京官话。北京〖〗。冀鲁官话。山东济南〖〗。中原官话。陕西西安〖〗。晋语。山西太原〖〗。江淮官话。安徽合肥〖〗。江苏扬州〖〗。吴语。江苏苏州、常州、无锡、靖江。上海、上海南汇。浙江杭州、金华、绍兴、温州、衢州。又馋又贪。闽语。台湾〖〗。即掩。躲藏。吴语。江苏溧阳。凹陷。吴语。上海。《海上花列传》第十五回:「门前一路头发末才沓光个哉,嘴里牙齿也剩勿多几个,连面孔才~仔进去哉。」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呀,吗,呢」等。中原官话。山西襄汾〖〗。孰~?‖是他~?‖你~!

咽yān

鼻腔和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也说咽头,跟喉头合称咽喉。
另见917页yàn;929页yè。


*嚥yàn

使食物等通过咽喉进入食道
 △ ~唾沫|狼吞虎~。
另见910页yān;929页yè。


咽yè

〈文〉悲哀得说不出话来;因悲哀而声音阻塞
 △ 呜~|哽(ɡěng)~。
另见910页yān;917页yàn。
★抽咽 幽咽

口腔深处通食道和喉头的部分,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头︱~喉︱鼻~︱口~︱喉~。
另见 yan;ye。


咽嚥

吞下:吞~︱狼吞虎~︱细嚼慢~。
○~气(指人死断气)。
另见 yan;ye。


声音阻塞,多指哭泣:悲~︱哽(geng)~︱呜(wu)~︱幽~。
另见 yan;yan。

咽yān

人体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和喉咽三个部分。
【提示】又称“咽头”。
另见598页yàn、607页yè。


咽yàn

❶ 使嘴里的食物等东西通过咽头进入食道:咽唾沫︱狼吞虎咽。
❷ 比喻忍住话语或怒气:咽下全部的怒气︱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
另见592页yān、607页yè。


咽yè

因悲哀而声音受堵或说不出话:呜咽︱悲咽︱哽咽。
另见592页yān、598页yàn。

咽yān

见“咽喉”。

咽yan

另见yan、ye。咽喉 咽头 咽炎 咽喉要塞1


咽yan

另见yan、ye。咽气 吞咽 咽苦吐甘 狼吞虎咽 细嚼慢咽


咽ye

另见yan、yan。哀咽 悲咽 哽咽 呜咽 幽咽11❶形容低微的哭声。
❷形容低微的流水声。

咽(一)yān (二)yàn (三)yè

【辨形】 右口内是大,一捺变点。9画。形声。
【辨义】 咽(一)yān咽头,口腔后部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 咽部|咽喉|咽峡炎|鼻咽|喉咽|口咽。
(二)yàn吞下。跟“吐”相对: 咽唾沫|吞咽|狼吞虎咽|食不下咽|细嚼慢咽。
〔咽气〕指人死断气。
(三)yè声音阻塞: 咽泣|咽哑|悲咽|哽咽|呜咽|幽咽。
【辨析】 三音主要区别是适用范畴不同:咽(一)yān指人或动物的身体器官;(二)yàn表示“吞咽”等动作 ;(三)yè表示情态。

咽yan

把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送以食道里去;吞咽:小心别把鱼刺~下去了|他病得连水都不能~|我实在~不下这口气(不能忍气吞声)|他话到嘴边又~了下去。[咽气]人死时断气:这家伙终于~了。注意另读1.yan,如“咽喉”的“咽”;2.ye,如“呜咽”的“咽”。

咽yàn

❶吞食:宝玉却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瓜儿,忙忙的~完了。(四九·1144)
❷话未说出而止:(袭人)说了半截,忙又~住。 (三四·774) (宝玉)说到这里,觉得以下的话有些难说,连忙~住。(六四·1536)另见 ye。


咽yè

因气愤或悲哀说不出话来;哽咽;呜咽:薛姨妈听说,气的身战气~道,“这是谁家的规矩!婆婆这里说话,媳妇隔着窗子拌嘴。”(八十·1993)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十七—十八·374)
另见yan。


咽yān

另见ye。


咽yè

另见yan。

咽yān

明代金陵六院市语谓唱。《金陵六院市语》:“讨曰设,而唱曰咽。”

呼、吐;吞、吸、咽

○呼hū

(动)把气体排出体外:~气|~吸|~吸道|~吸相通|~出二氧化碳。

○吐tǔ

(动)使东西从嘴里出来:~气|~痰|~核儿|~口水|吃瓜~子|~渣|吞~|~故纳新|吞云~雾|~刚茹柔|~哺握发|口~珠玑|扬眉~气|倾心~胆。

●吞tūn

(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地或成块地咽下去:~咽|~食|~金|蚕食鲸~|把丸药~下去|狼~虎咽|囫囵~枣|~舟之鱼|生~活剥|气~山河| 网漏~舟。

●吸xī

(动)把液体、气体等引人体内:~食|~烟|~毒|呼~|~吮|~血鬼|血~虫|深深~一口气|呼~相通|餐风~露。

●咽yàn

(动)使嘴里的东西通过咽喉到食道里去:吞~|细嚼慢~|狼吞虎~|话到嘴边,又~回去了。


呕、吣、吐;吞、咽

○呕ǒu

(动)吐:~吐|~血|~心沥血|作~|他把刚吃的东西都~了出来。

○吣qìn

(动)(猫狗)呕吐:小猫怎么老是~食呢|吐酒犹如猫狗~。

○吐tǔ

(动)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出来|吞~|~口水|~故纳新|扬眉~气|吞云~雾|倾心~胆| 口~珠玑|~刚茹柔|~哺握发。

●吞tūn

(动)(整个儿地或成块地)咽下去:~食|鲸~| 囫囵~枣|狼~虎咽|大口地~下去|生~活剥|~金自杀|~咽困难|~舟之鱼|气~山河| 网漏~舟。

●咽yàn

(动)使嘴里的东西通过咽头下到食道里去:~口水|~唾沫|不能下~|细嚼慢~|狼吞虎~|打掉门牙往肚子里~|~不下那口气|话到嘴边,又~回去了 |他把痛苦往肚子里~。

咽yān

咽喉。扬雄《解嘲》:“扼其~而亢其气,捬其背而夺其位。”比喻处于形势险要的地方。刘禹锡《管城新驿记》:“臣治所直天下大逵,肘武牢而~东夏。”(逵:四通八达的道路。)
另见782页yàn、797页yè。


咽yè

❶ 声音滞涩,呜咽。李白《忆秦娥》:“箫声~,秦娥梦断秦楼月。”杜甫《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
❷ 填塞,阻滞。《新序·杂事》:“云霞充~,则夺日月之明。”
另见774页yān、782页yàn。


咽yàn

吞咽。《孟子·滕文公下》:“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然后耳有闻,目有见。”苏洵《六国论》:“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也。”
另见774页yān、797页yè。

*(二)

D1CA
(一)yan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位于鼻腔和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
(二)yan将嘴里的物体吞进食道:狼吞虎~/~唾沫/~气(指人死时停止呼吸)。
(三)ye声音低沉或说不出话:哽~/呜~。

呼吸不畅

呼吸不畅

气结
呼吸阻塞:气咽
气息堵塞:气塞
哽咽气塞:鲠塞
因悲愤而气结喉塞:梗咽
悲哀﹑愤懑而抑郁气塞:呜唈
悲痛气塞:哽噎
气塞声断:咽哽
气喘而呼吸不畅:喘逆
气逆不能张口呼吸:噎 哽(哽塞;哽噎)咽
熟睡时发出鼻息声:黑齁齁
睡着时粗重的呼吸:鼾(黑鼾)
睡着时由于呼吸受阻而发出粗重的声音:打鼾 打呼噜
熟睡时打呼噜:酣呼 鼾呼 鼾咍 齁睡 齁寝
膈肌痉挛、急促呼吸而发出声:饱嗝 饱膈 饱呃 饱咯 打嗝 打呃 呃逆
鼻腔受刺激而呼吸发声:打嚏 喷嚏

☚ 呼吸   气息 ☛

吞食

吞食

吞(吞吃;吞咽;吞噬;噬吞;囫囵吞) 咽 嗢 茹 饵 嘬(嘬嚃) 啖噬 啖噬 噉食
吃,吞食:
吞咽,饮吞:嗢咽
啮咬吞食:龁吞
咬嚼吞吃:咋噬
咀嚼吞食:咀吞
不断吞食:荐食
大口吞食:嚺 豪吞
 大嚼吞食:龁啮
一口吃下去:嘬(硬嘬)
贪婪地吞食:饕殄 饕餮
贪残地吞食:
残暴吞食:横噬
(不嚼而咽:吞食)

☚ 吃的情况   食量 ☛

声音低

声音低

声音低小或含糊:
声音低而强:粗重
声音很低:悄(悄声)
声音低沉:掩抑
声音低沉粗重:重浊 迟钝
低沉重浊:浓浊
声音低沉不扬:
声音重浊、不响亮:石(声如~)
声音低沉缓慢:低缓
声音低沉柔和:低柔
声音低沉庄重、口气严肃:冷声冷气
声音低沉雄壮而有气势:龙鸣狮吼
声音低沉而萦绕:低回(哀乐~)
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咽(幽~)

☚ 声音细   声音好 ☛

咽(咽下;下咽)
不嚼或不细嚼,整个或成块地咽下去:吞(吞食)
吞进或吐出:吞吐
饮用吞咽:饮咽
饱食到极点而吞咽不下:顶颡
(使嘴里的食物或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去:咽)

另见:吃 吞食

☚ 嚼   咬 ☛

喝(~水;~汤;~风) 饮(饮啜;~水;冷~) 啜(啜饮) 啐 吃(~酒) 进 咰 歃 歠 咽
用嘴吸进液汁:吸(吸饮;吸食;~血) 呷(~一口酒) 咂(咂吮;咂饮;咂嘬;咂啖;~指头) 吮(吮吸;吮取;吮咂;吮喋;吮嘬;嗽吮)噏 盬 喝 唫 嚵 嗍 嘬(姑嘬) 唼 嗽(嗽饮) 唶(唶吮) 喋 裹
 吸奶:裹奶
 撮嘴饮吸:饮吮 吸吮
喝茶:茶(饮茶;用茶) 啜茗 试茗 茗饮
 请人喝茶的敬词:拜茶
喝汤液:啜汁
喝血:饮血(茹毛~)
小口饮:呷(~一口)
略微喝一点:沾唇
 用唇饮一点:
 嘴唇轻轻沾一下碗,微微喝一点:抿(~一口)
以手掬水而饮:抔饮
掘井而饮:凿饮
强行使喝下:
一口接一口地喝:一递一口
尽量喝:饱啜
喝得多:狂饮 牛饮 豪饮 洪饮 剧饮鲸吸 鲸饮 海喝
 放量狂饮:鲸吞牛饮
一口气喝光:一饮而尽
(咽下液体或流食:喝)

另见:口 咽 液体

☚ 喝、吐   吐物 ☛

颈(颈项;颈领;颈脰;颈子;颈嗓;头颈;项颈) 脖(脖子) 脰(断~) 领(~巾;引~) 胈 咽(咽项) 项(项下) 头行
颈项与后背:项背(~相望)
颈的后面:项(脖项;强~;脖项子) 脖(顶脖;脖梗;脖颈;后脖子)
颈后低凹处:颈窝
颈下方的隆起物:喉结 结喉
修长的颈:长颈 秀颈 秀项 擢首
美女的颈:蛴(蝤蛴)
女子洁白丰润的颈:蝤蛴领
妇女洁白细腻的颈:粉颈 素领
肥大的颈:项领颈强直的样子:

另见:伸着 头 背部

☚ 头的各部分   头发 ☛

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

肺(肺脏;~腑;~叶)
道家称肺:华盖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通道:咽(咽部;咽头;~梗;鼻~) 喉咙
咽和喉:颡(颡子;破~;颡子眼) 亢 颃(颃颡) 咽喉 嗓子(嗓子眼)
介于咽和气管之间的部分:喉(喉头) 咙胡
喉头上前部树叶状的结构:会厌
咽喉的后部:颡根
下咽:

☚ 循环器官   消化器官 ☛

人声

人声

声音和容貌:音容音仪 声容
声音和气息:声气
声音显出老态:苍老
声音苍劲浑厚:苍浑
声音滞涩:咽 饐 声塞
声音颤抖而不流畅:颤涩
一声紧接一声:连声 连口 连音 迭口

另见:发声1 说话 语声

☚ 人声   各种人声 ☛

出《灵枢·经别》等篇。又名嗌、咽嗌、喉嗌。古名嚥。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重楼玉钥》: “咽者,嚥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古代医籍常咽、喉并称。《灵枢·忧恚无言》: “咽喉者,水谷之道也。”现代所指之咽,则分鼻咽部(包括鼻腔后至软腭上部)、口咽部(包括软腭以下至舌骨平面处)、喉咽部(包括舌骨平面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

咽pharynx

❶三胚层无脊椎动物口与食道之间的部分。富有肌肉质,其上常有唾液腺开口,有协助摄食的作用。扁形动物涡虫纲种类的咽,吻状,藏于咽囊(或口腔内),可从口伸出摄食。
❷高等脊椎动物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哺乳动物的咽位于口腔、鼻腔的后方,喉的前上方,因而有口咽部(口咽峡)、鼻咽部、喉咽部之分。鼻咽部与口咽部间有鼻咽峡。口咽峡和食管经常关闭。呼吸时,空气经咽往返于鼻腔和喉腔之间;吞咽时,食物经咽入食道,鼻咽峡关闭,以免食物误入呼吸道。喉咽部通喉门处有梨状隐窝,是异物易于停留之处。咽部淋巴组织丰富,肿大时影响呼吸和吞咽。

❶又名嗌、咽嗌、喉咽。出《素问·太阴阳明论》等篇。即今之咽、喉的合称。
❷吞下。

一个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的前方,上起颅底,下达第6颈椎下缘移行为食管。鼻咽顶壁后有咽扁桃体,婴幼儿较发达,6~7岁后开始萎缩。口咽外侧壁有腭扁桃体,表面有黏膜,内陷形成10~20个小凹,称扁桃体小窝。喉咽是咽腔中最狭窄的部分,在喉口两侧各有一深凹,称梨状隐窝。

咽yan

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呈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咽从上而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因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鼻咽部与口咽部之间为鼻咽峡,吞咽时软腭上提,该峡关闭,防止食物进入鼻腔。鼻咽两侧壁上有一对咽鼓管的开口,使咽与中耳的鼓室相通,当吞咽、打呵欠及喷嚏时,管口开放,以此调节鼓室与外耳道压力的平衡。喉咽部下连食管,前通喉腔。咽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肌层为骨骼肌,由斜行咽缩肌和纵行的咽提肌相互交织而成。咽缩肌收缩,使咽腔缩小,可将食团挤入食管中,咽提肌收缩,可上提咽、喉,协助吞咽和封闭喉口。咽部淋巴组织特别发达,有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舌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具有防御机能。小儿的淋巴组织尤为发达,易引起扁桃体肥大及咽峡炎,影响呼吸和吞咽。

☚ 鼻窦炎   咽炎 ☛

咽yan

连接鼻腔、喉、口腔和食道的器官。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见图)。鼻咽位于软腭上、鼻腔后,两侧有咽鼓管的开口,由此通中耳。鼻咽的顶部和后上部有淋巴组织,称为增殖体(咽扁桃体),在小儿常因增殖体肥大而发生鼻部和耳部疾病,增殖体通常在成年后萎缩。口咽部在软腭下、舌骨上,上接鼻咽,前通口腔,下接喉咽。口咽的两侧有腭扁桃体,悬雍垂处于两扁桃体之间。喉咽部是咽的下段,在舌骨下,到食道开口处止,上通口咽,前下部通喉部,下连食道。咽是食物经过的要道。吞咽时由于咽部肌肉的收缩,使食物送下。同时,会厌盖住喉腔,声门紧闭,以防食物落入呼吸道。咽又是气体的通道,空气经过鼻咽、口咽和喉咽进入喉腔时,仍得到继续加温、加湿和清洁作用。咽还是一个重要的发音共振器官,对发音起辅助作用。此外,咽部粘膜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来自咽部入侵的细菌起着防御作用,尤其在儿童时期更为显著。


咽部解剖示意图

☚ 唾液   咀嚼 ☛

咽pharynx

系消化管上端的扩大部分,为肌性的漏头形管道。上端宽阔,前后窄扁,上方附于颅底,下方在第6~7颈椎体交界处移行于食管。咽的前方自上而下有鼻腔、口腔和喉腔;后方为颈椎和颈部深肌;两侧有颈部的神经和血管。食物入口后通过咽峡到咽腔,向下入食道;空气由鼻吸入,经过鼻后孔(或从口吸入经过咽峡),亦到咽腔,最后进入喉腔。因此咽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交叉路口。咽有上壁、后壁、两侧壁和前壁。咽根据其向前的通路可分为上、中、下3部:上部为鼻咽部(鼻部);中部为口咽部(口部);下部为喉咽部(喉部)。咽部炎症最多见;鼻咽癌为常见恶性瘤。

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达第六颈椎平面,在环状软骨下缘高度与食管相接。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一部分。是食物进入食管和空气进入喉与气管的通道。位于颈椎前方,为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与食管相接,自上而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相通,故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咽全长约12厘米,宽约3.5厘米,移行于食管处仅1.5厘米。在鼻咽腔的两侧各有通向中耳鼓室的咽鼓管开口。

☚ 鼻   鼻咽的老化 ☛

咽嚥

㊀ yan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又称咽头,分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㊁yan使口中东西进入食道。如:吞咽,咽口水,狼吞虎咽。㊂ye低声哭。如:呜咽,哽咽,悲咽。

咽pharynx

是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上起颅底,下至平第2颈椎体下缘,续于食管。前壁由上而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腔以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在喉咽部喉口两侧为梨状隐窝,是异物易滞留处。

咽yān

出《灵枢·经别》等篇。又名嗌、咽嗌、喉嗌, 古名嚥。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重楼玉钥》: “咽者, 嚥也。主通利水谷, 为胃之系, 乃胃气之通道也。” 古代医籍常咽、喉并称。《灵枢·忧恚无言》:“咽喉者, 水谷之道也。” 现代所指之咽, 则分鼻咽部(包括鼻腔后至软腭上部)、口咽部(包括软腭以下至舌骨平面处)、喉咽部(包括舌骨平面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

咽是消化与呼吸的共同通道。上宽下窄,前后略扁,位于鼻腔,口腔及喉的后方,颈部脊柱的前方,长约12~14cm;其上端附着于蝶骨体后部及枕骨基底,呈拱顶状,称为咽穹,下端在第6颈椎平面与食管相续。咽的后壁完整,有疏松结缔组织与椎前筋膜相隔;前壁不完整,向鼻腔、口腔和喉腔开口,借此将咽分为鼻、口和喉三部分(图1)。
咽鼻部 位于鼻腔之后,软腭的后上方,向前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向下通口咽。咽鼻部的两侧壁,各有一咽鼓管咽口,约当下鼻甲后端的后下方,位于咽后壁之前1.5cm处,向外侧借咽鼓管通入鼓室。此口的上后方围以咽鼓管圆枕,为其深面的咽鼓管软骨所形成的隆起。圆枕后方的纵行深窝是咽隐窝,此窝距破裂孔约1cm,鼻咽癌细胞容易经此孔向颅内蔓延或转移。咽的后壁上分有积聚成堆的淋巴组织,叫做咽扁桃体,幼儿时期较发达,6~7岁开始退化,如增殖过大,往往阻碍鼻后孔的通气,甚至影响听觉。在咽鼓管咽口附近的粘膜内有咽鼓管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与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共同围成一淋巴组织环,具有防御的作用。
咽口部 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后壁正对第2~3颈椎体;侧壁有腭扁桃体。咽峡上方为软腭后缘和腭垂,下方为舌背,两侧为腭舌弓。在咽峡平面以下,咽口部前壁为舌根,它借舌会厌正中襞及舌会厌外侧襞与后方的会厌相连,此三襞之间形成两浅凹,称为会厌谷,有时异物可落入谷内。
腭扁桃体(图1、2)为椭圆形,如小指末节大小的淋巴器官,位于咽的侧壁,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扁桃体窝

图1 咽的正中矢状切面
1.蝶窦 2.咽鼓管圆枕 3. 咽鼓管咽口 4. 咽鼻部 5. 腭扁桃体 6. 咽口部 7. 咽喉部 8. 食管 9.气管 10. 喉下腔 11.颏舌肌 12.软腭 13.硬腭

图2 腭扁桃体额状切面
1.软腭 2.腭扁桃体 3.扁桃体隐窝 4.舌 5.舌的淋巴组织 6. 茎突舌肌 7.面动脉扁桃体支 8.扁桃体旁静脉(腭外静脉) 9. 咽上缩肌 10.扁桃体上窝 11.软腭的淋巴组织

内,但未充满此窝,其上方的空间称扁桃体上窝,异物易停留于此。腭扁桃体可分为内侧面(游离面),外侧面(深面),上极和下极。内侧面朝向咽的口部,覆以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向扁桃体实质内陷入,形成深浅不一的扁桃体隐窝,细菌易在此滋生繁殖,形成感染灶。扁桃体隐窝的开口名扁桃体小窝,小窝周围有许多呈单行排列的淋巴滤泡和弥散的淋巴组织。外侧面包绕以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囊,称扁桃体囊,是咽筋膜的衍生物,向扁桃体内发出许多小梁,囊的外周以疏松结缔组织连于咽上缩肌,故腭扁桃体容易从扁桃体囊上剥离摘除。腭舌弓向后下延伸成三角襞,覆盖在扁桃体的前下方,与扁桃体囊相续。
腭扁桃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面动脉的扁桃体支。至腭扁桃体下极的动脉有三支,即前方的舌背动脉扁桃体支,后方的腭升动脉扁桃体支和后方的咽升动脉扁桃体支。腭扁桃体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另外,在咽壁与扁桃体深面之间有一条较大的扁桃体旁静脉 (又称为腭外静脉),从软腭跨过腭扁桃体囊的外侧面,穿通咽鼻部,经咽静脉丛汇入面总静脉。损伤此静脉是手术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淋巴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有一些注入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故在急性扁桃体炎或其恶性病变中,此淋巴结常显著肿大。腭扁桃体的神经分布来自舌咽神经的扁桃体支及蝶腭神经节发出的腭小神经降支,前者由下极进入,后者自下极进入后呈环状围绕扁桃体,故手术时应作浸润麻醉方可获得良好效果。
咽喉部 位于会厌上缘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向下续食管。其前壁为喉的入口和喉的后面;后壁正对第4~6颈椎体。在会厌外侧有咽会厌襞,形成咽的口部与喉部交界处的前外侧界。此襞下方,咽喉部伸向前;在喉的两侧与甲状软骨内面之间的深窝,称为梨状隐窝,吞咽的异物容易停留在窝内。在取异物的手术中若器械穿破粘膜,就会伤及其深面的喉上神经喉内支,使其分布区的粘膜失去感觉。沿梨状隐窝将食管镜插入食管进行检查比较方便而安全。
咽的构造(图3),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组织、肌织膜和外膜。咽的粘膜与咽鼓管、鼻腔、口腔、喉腔的粘膜相连续,含有较多的粘液腺,特别是在咽的鼻部。粘膜下组织是纤维膜,咽上部的纤维膜厚,称为咽颅底筋膜,牢固地连接于枕骨基底,向前附着在翼突内侧板和翼突下颌缝,在咽后壁中线,自咽结节向下,纤维膜特别坚韧,形成咽缝,为咽缩肌附着处。咽肌质膜分为两组:一组是斜行的咽缩肌,包括上、中、下3对,从上向下依次呈叠瓦状排列。咽上缩肌小量肌纤维束起自翼沟、翼突下颌缝和下颌舌骨线后份,可有少数纤维至舌根两侧,肌束水平后行,经咽侧壁达后壁; 咽中缩肌起自舌骨大、小角和茎突舌骨韧带下端,呈扇形后行达咽后壁; 咽下缩肌最厚,起自甲状软骨及环状软骨,也呈扇形放射至咽后壁。3对缩肌的肌束在咽后壁正中会合,止于咽缝。它们共同收缩可使咽腔缩小,当吞咽食物时,各缩肌的肌束自上向下依次收缩,可挤压食团进入食管。另一组是纵行的提咽肌,包括腭咽肌、咽鼓管咽肌和茎突咽肌,分别起自腭骨、咽鼓管咽端和茎突,多在咽缩肌内面,贴近咽纤维膜下行,分散地止于咽壁。提咽肌收缩时,提咽、喉及舌根向上后压,使会厌封闭喉口,食团可越过会厌上面进入食管,从而协调吞咽动作。咽外膜是咽肌层周围的结缔组织,是颈深筋膜的一部分。咽壁的后方和两侧有蜂窝组织,根据其位置可分为咽后和咽侧间隙;咽后间隙位于咽后壁与椎前筋膜之间,上起自颅底,下通后纵隔,两侧以稍薄的结缔组织膜与咽侧间隙分隔。扁桃体、咽鼓管、口

图3 咽肌和咽粘膜(打开咽后壁,并切去左侧半粘膜)
1. 咽鼓管软骨 2. 腭帆张肌 3. 茎突咽肌 4. 腭垂 5. 舌扁桃体 6. 腭扁桃体 7. 喉口 8. 梨状隐窝 9. 环杓后肌 10. 气管 11. 食管 12. 环状软骨 13.咽下缩肌 14. 喉上神经支 15. 咽鼓管咽肌 16. 会厌 17. 腭咽肌 18. 咽中缩肌 19. 腭垂肌 20. 咽上缩肌 21. 腭帆提肌

鼻腔后部等处的炎症可通过淋巴途径引起咽后脓肿。由于咽后间隙往往有中隔将其分为左右两部,故脓肿常偏于一侧,也可下延后纵隔。咽侧间隙位于咽上缩肌、翼内肌与腮腺之间,上起颅底,下至舌骨大角,茎突及由之起始的肌将此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含有少数淋巴结及腭升血管,为扁桃体炎症扩散至咽侧间隙的途径;后部含有颈部的大血管、神经和颈外侧深淋巴结(上组)。
血管、淋巴和神经 咽的动脉主要是来自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和腭升动脉。在咽下部前后壁粘膜深处各有一静脉丛。前壁的静脉丛位于环状软骨板及环杓肌之后;后壁的静脉丛位于食管口之上,咽下缩肌的内面。血管充血时,粘膜发生肿胀,施行插管手术可在此处遇到阻力。咽静脉丛回流入颈内静脉,并向上注入翼丛。淋巴:见“咽的淋巴管”条。神经主要来自咽神经丛,它由舌咽、迷走和交感神经的分支组成,包含运动及感觉的纤维。
☚ 舌   食管 ☛

咽是前后略扁的漏斗形管,位于口腔后方,为消化管和呼吸管道的交汇部位。咽的上部为鼻咽,中部为口咽,下部为喉咽。咽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鼻咽的结构与呼吸道近似,口咽和喉咽与消化道相似。
鼻咽 在后鼻孔以后和软腭的后上方。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弹性纤维膜组成。鼻咽顶部、侧面和咽鼓管周围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有杯形细胞。鼻咽下部为复层柱状上皮和复层鳞状上皮。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并以纵行弹性纤维较多。此层内有混合腺和丰富的淋巴组织。鼻咽顶部和后壁的淋巴组织特别发达,形成咽扁桃体(参见“扁桃体”条)。咽鼓管咽口附近有咽鼓管扁桃体(参见“扁桃体”条)。固有层外无粘膜肌层,有由弹性纤维组成的弹性纤维膜。粘膜下层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肌层为骨胳肌,由斜行的咽缩肌和纵行的咽提肌交织而成。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纤维膜。
口咽 是口腔向后连续的部分.侧壁有扁桃体窦,容纳腭扁桃体(参见“扁桃体”条)。粘膜的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伸向上皮底部形成许多乳头。固有层内有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和较多的粘液腺。淋巴细胞常浸润上皮。粘液腺有时可伸入肌层。固有层外为弹性纤维膜。粘膜下层较薄,与固有层无明显分界。肌层为骨胳肌。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的纤维膜。
喉咽 为口咽与食管之间的部分,管腔较狭窄。粘膜的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粘膜下层有较多的静脉丛和少量淋巴管,其余的结构与口咽相同。

☚ 牙   食管 ☛

咽pharynx

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达第6颈椎平面,在环状软骨下缘连接食管。咽为上宽下窄、前后扁平略呈漏斗形的肌膜管。全长约12cm。上壁(顶)以纤维膜紧密附着于颅底;后壁与椎前筋膜相连;两侧为茎突和附着于茎突的肌及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前壁与鼻后孔、咽峡及喉口相通,几乎无此壁。咽喉是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联系鼻腔和喉腔的要道,因此咽腔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相交叉的重要部分。

☚ 嗅阈检查法   含物语音 ☛

咽yān

{生理} (咽头) pharynx
另见 see also yàn; yè。
◆咽喉 pharynx and larynx; guttur; throat; gula; maw; bronch-; strategic [vital] passage; key link; 咽喉要地 strategic [vital] passage; key junction [link]; keypoint; 咽疾病 pharyngeal disease; 咽科学 pharyngology; 咽门 fauces; vestibule; laryngopharynx; 咽头 {生理} pharynx; 咽炎 pharyngitis


咽yàn

 (吞) swallow: 狼吞虎 ~ devour ravenously; wolf down (one's food); 细嚼慢 ~ chew carefully and swallow slowly; ~ 不下这口气 unable to stomach [take] an insult, etc., like that; 我不能 ~ 东西。 I cannot swallow. 他话到嘴边又 ~ 了回去。 He was on the point of saying sth. when he checked himself.
另见 see also yān; yè。
◆咽气 breathe one's last; die


咽yè

 [书] ❶ (填塞; 充塞) stop up; block up; fill up
❷ (声塞) be choked; speak in a choked voice
另见 see also yān; yàn。

swallow;devour
狼吞虎~ wolf down one’s food;devour ravenously/把眼泪往肚里~swallow down one’s tears/一口~下去swallow at one gulp /~不下这口气unable to swallow (or stomach,take)an insult/~下一口唾沫swallow one’s saliva/~气breathe one’s last;die

咽嗌yìyān

pharynx


咽yàn

swallow

咽yè


❷ 气声嘶|以废飧 
另见yān,yàn。


咽yān


❹ 扼襟控 
另见yàn,yè。


咽yàn


❸ 吃糠

❹ 狼吞虎|食不下|狼餐虎 
另见yān,yè。

金文;篆yān

[口(意符)+ 因(聲符)→咽(《説文》:“咽,嗌也。從口,因聲。”是呼吸和消化的交叉通道。空氣從鼻腔經咽入於氣管;食物從口腔也經咽入於食管。由於鼻腔在咽的前部上方,而喉在咽的後部下方;口腔在咽的前部下方,食管則在咽的後部,於是在咽部形成十字交叉。怪不得徐州被稱爲咽喉要地。引申爲象聲字,鼓咽咽。)]
《詩經·魯頌·有駜 (bì)》:“鼓咽咽,醉言歸。”(鼓兒敲得咚咚響,醉了回家躺一躺。)

(9画)
❶yān
❷yàn[嚥]
❸yè

【提示】在异体字整理前,只有在读yàn,表示 “吞” 的意义时,“咽” 的异体是“嚥”; 用于其他音、义时,“咽” 没有异体。大,位于包围结构内部时,末笔捺改点。

*咽yān

9画 口部 咽头,口腔深处通食道和喉头的部分: ~喉|~炎。
 另见yàn(461页);yè(468页)。


*咽〔嚥〕yàn

9画 口部 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道里去;吞入: 吞~|狼吞虎~。
 另见yān(458页);yè(468页)。


*咽yè

9画 口部 声音低沉不畅: 呜~|幽~|悲~。
 另见yān(458页);yàn(461页)。

咽()


張家山漢簡·引書54,西漢
乃欼(啜)咽,有(又)復之,三而已。

朐忍令景君碑,東漢
行路撫涕,織婦喑咽。

黄庭内景經,晉
漱咽雲液灾不干,體生光華氣香蘭。

元弼(思輔)墓誌,北魏
愁雲夜咽,思鳥晨吟。

元舉墓誌,北魏
撫兹繦姪,孤咽難論。

元延明墓誌,北魏
薤歌悽咽,枊飾低昂。

姬威墓誌,隋
晨笳嗚咽,夜薤酸哀。人喧鶴去,賓散狐來。

張通妻陶貴墓誌,隋
吴亭鶴唳,秦川水咽。
《説文》: “咽,嗌也。从口因聲。”
“咽”與“嗌”同義,故《説文》中二字互訓。作爲名詞,它們指的是“咽頭”部位,許慎 “从口因聲”析形不誤。東漢朐忍令景君碑、北魏元延明墓誌、隋姬威墓誌中的 “咽”,聲旁變異比較嚴重。
“咽”與 “喉”關係密切,常連用,比喻要隘。“咽”作動詞,意思是下咽,這個意義又寫作 “嚥”,是所謂分化字。
“咽”字聲旁中的 “大”異寫較多,有些差别很大,甚至看不出與 “大”有聯繫。
馬王堆漢墓帛書假 “因”爲 “咽”。《五十二病方·牝痔》: “因(咽)敝(蔽),飲藥將(漿),毋飲它。”《天下至道談》: “下夕(液)股濕,徐操; 益(嗌)乾因(咽)唾,徐緘(撼)。”阜陽漢簡假 “胭”爲 “咽”。《詩經·小雅·萬物》: “馬胭(咽)潛居水中使人不弱(溺)死也。”

☚ 吞   嗌 ☛

12嚥1.yān 2.yàn 3.yè

1.yān 小篆形声字。从口,因声。韵变如因烟胭例。指消化和呼吸的通道,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分为鼻咽1、口咽1和喉咽1三部分。通称咽1喉。
2.yàn咽2(嚥) 中古转为动词,指吞食。音变去声。如:细嚼慢咽|狼吞虎咽。组词如:咽气(指人死时断气)。中古又造嚥字,从燕声。与咽1音义分化。现认为不是十分必要,作为异体字。见《异体字表》。
3.yè 中古所增音义。现主要用于呜咽,哽(gěng,声气阻塞义)咽,指悲哀得说不出话来。咽2又引申为阻塞。又同噎,读yē,阴平,是食物塞住食道义。

咽嚥★异◎常★常◎常


咽,形声,从口,因声,本义读yān,咽头,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又读yàn,引申为使嘴里的食物等通过咽头进入食管里去、憋住、忍住等;又读yè,假借为声音受阻而低沉。哽咽,不能痛快出声地哭。呜咽,低声哭泣。用于吞咽义,又作“嚥”,音符改为燕。《异体字表》以“嚥”为异体字。
【辨析】
“咽”与“嚥”不是等义异体字。
【构词】
咽喉(咽喉)∣鼻咽(鼻咽)∣哽咽(哽咽)∣呜咽(嗚咽)∣咽气(嚥氣∕咽氣)∣咽唾沫(嚥唾沫∕咽唾沫)∣狼吞虎咽(狼吞虎嚥∕狼吞虎咽)∣吞咽(吞嚥∕吞咽)∣细嚼慢咽(細嚼慢嚥∕細嚼慢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23: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