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哈多报告》发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哈多报告》发表 1924年,“人人受中等教育”的口号声在英国日益高涨并为许多有影响的工党知识分子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届工党政府在上台的数周之内,即委托以威廉姆·亨利·哈多爵士(Sir William Henry Hadow)为主席的中央教育署咨询委员会,对当时非中等教育的初等后教育(nonsecondary post primary education)的组织、目标和课程状况进行考察,要求根据考察状况,考虑为那些不在当时的中等学校即文法学校就读的儿童提供某种有效的、至15岁并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教育方式,附带考虑这类学生结业考试的方式以及在适当的条件下有利于超过正常的中等学校入学年龄的个别学生转入中等学校的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两年之后,即1926年,哈多委员会发表了《教育署咨询委员会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报告》,亦称《哈多报告》。 《哈多报告》描绘了一幅“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蓝图,并就如何使工人阶级子女受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问题提出了改革中等教育的方案。 其主要建议为: 《哈多报告》的一个总的观点就是:教育政策的目的,必须是不仅仅选拔少数儿童受中等教育,而且要保证中等教育阶段具有充足的弹性,包括足够多样化类型的学校,以满足一切儿童的需要,从而使所有人都向前进,尽管是沿著不同的道路前进。也就是说,应以教育的分化选拔来取代淘汰选拔。 《哈多报告》为英国中等教育的重组与发展铺平了道路,从而成为教育署咨询委员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表的最重要的报告。该报告最终为教育署所接受,1928年政府正式拨款实施哈多中等教育重组计划,30年代重组开始。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报告中有关将最低离校年龄提高到15岁的建议迟至1947年才真正被付诸实施。但英国的中等教育一直是按照哈多重组的方向发展的,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在经过重组的学校里学习的11岁以上儿童人数已占总人数的2/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