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注释】 失:丧失,失去。 长:滋长。 【赏析】 鲁隐公六年五月,郑庄公派兵入侵陈国,俘获大批人员、物资。 以前,郑庄公曾派使者出使陈国,请求与陈国结好。陈桓公不同意。陈国大臣五父劝谏说:“亲近仁义,和睦邻邦,是国家的重要政策。希望君王答应与郑国结成友好。”陈桓公却认为,宋国、卫国才是最大的祸患,而郑国不可能危害到自己,拒绝了大臣五父的建议。人们由此得出结论说: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意思是:善事不可轻易丢失,恶事不能让其滋长。 郑国主动提出与陈国结交,本身就表达了一种善意。陈桓公拒绝郑国的善意,导致两国关系恶化。一方面失去了善,一方面滋长了恶。滋长恶而不改正,又怎么可以补救呢! 如果陈国当初与郑国结成友好邻邦,助善抑恶,战争原本不会发生。所以周朝大夫周任说:“治理国家的人,见到恶应该像农夫除草一样,把它割掉,堆起来做肥料,挖掉老根,不让它再次萌芽生长,这样善就能够发展了。”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恶不可积,过不可长。”其意源出于此。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名言: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注释: 长: 滋长, 发展。 句意: 善的不可以失掉, 恶的不可以滋长。 《左传·隐公六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