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嗽Sòu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大同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 亦载,未详其源。

嗽shuò

吮吸。枚乘《柳賦》:“臣莫效於鴻毛,空銜鮮而嗽醪。”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玉篇》:“嗽,咳嗽也。”《周礼·天官·疾医》:“冬时有嗽,上气疾。”通“漱” shu
〔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左大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嗽,漱口。嗽通“漱”。
嗽,心母、屋部;漱,山母、屋部。心、山准双声,屋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嘔
  • 下一篇:嘄

读音sh·uo(ˋ),为uo韵目,属e—o—uo韵部。所角切,入,觉韵。
❶吮吸,用嘴吮吸。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ou(ˋ),为ou韵目,属ou—iu韵部。苏奏去,去,候韵。
❶咳嗽。

上一条: 下一条: 𠻳

嗽sau213[sαu]

咳嗽。

𠻳{}6812吮吸。吴语。上海〖〗。小毛头~奶。浙江宁波〖〗。~奶。粤语。广东吴川。李全佳《吴川方言》:「以口啜物曰~。」闽语。福建福州〖〗、沙县〖〗、永安〖〗、三明〖〗。

*𠻳sòu

见444页“咳嗽”。
【注意】中间是“束(shù)”,不是“朿(cì)”;右偏旁是“欠”,不是“攵”。

嗽sòu


咳嗽:干~。

嗽sòu

咳嗽:嗽一嗽喉咙。

嗽sou

干(gan)嗽 咳嗽

嗽sòu

咳嗽: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黛玉)近日又复~起来。(四五·1039)当下晴雯又因着了风,又受了哥嫂的歹话,病上加病,~了一日,才朦胧睡了。(七七·1915)

嗽𠻳shuò

吮吸。《论衡·验符》:“民~吮之,甘如饴蜜。”嵇康《五言古意》:“抗首~朝露,晞阳振羽仪。”
另见606页shù、623页sòu。


嗽𠻳sòu

咳嗽。白居易《自叹》:“春来痰气动,老去~声深。”
另见606页shù、613页shuò。


嗽𠻳shù

同“漱”。漱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即为苦参汤,日~三升。”
另见613页shuò、623页sòu。

*𠻳sou

CBD4
咳:咳~。

喝(~水;~汤;~风) 饮(饮啜;~水;冷~) 啜(啜饮) 啐 吃(~酒) 进 咰 歃 歠 咽
用嘴吸进液汁:吸(吸饮;吸食;~血) 呷(~一口酒) 咂(咂吮;咂饮;咂嘬;咂啖;~指头) 吮(吮吸;吮取;吮咂;吮喋;吮嘬;嗽吮)噏 盬 喝 唫 嚵 嗍 嘬(姑嘬) 唼 嗽(嗽饮) 唶(唶吮) 喋 裹
 吸奶:裹奶
 撮嘴饮吸:饮吮 吸吮
喝茶:茶(饮茶;用茶) 啜茗 试茗 茗饮
 请人喝茶的敬词:拜茶
喝汤液:啜汁
喝血:饮血(茹毛~)
小口饮:呷(~一口)
略微喝一点:沾唇
 用唇饮一点:
 嘴唇轻轻沾一下碗,微微喝一点:抿(~一口)
以手掬水而饮:抔饮
掘井而饮:凿饮
强行使喝下:
一口接一口地喝:一递一口
尽量喝:饱啜
喝得多:狂饮 牛饮 豪饮 洪饮 剧饮鲸吸 鲸饮 海喝
 放量狂饮:鲸吞牛饮
一口气喝光:一饮而尽
(咽下液体或流食:喝)

另见:口 咽 液体

☚ 喝、吐   吐物 ☛

病状

病状

症(症候;症状;辨~) 诊 病象症象 证候
病况,症候:
中医称某些病象:气(肝~;湿~)
胸闷:胸满
夏季因时令之热而发的疾病:热(热病;低~) 瘅 疢(疾~或作)
中医指身体发冷发烧的症状:寒热
瘴气所致的疾病:瘴疠
中暑:暍(暑暍) 受暑
咳嗽:咳(謦咳;阵~;干~) 嗽(清~) 欬(欬嗽;謦欬) 欶 呛嗽
呛咳:呛喀
哮喘病:吼(~疾;~儿病) 哮 齁
肢体麻木:
肌肤肢体麻木,不灵便:不仁
肢体酥软发麻:酥麻
轻微的麻木:麻苏苏 麻舒舒 麻酥酥
酸疼发麻:酸麻
麻木火辣:麻辣
麻木无知觉:顽痺
中气不足、元气虚弱的病理现象:气虚
人体血色素不足:贫血 血亏
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血虚
气血衰竭:血败气索
由病理引起的心脏跳动加速和节律不齐的症状:心悸
闭塞,郁结:闭结
大小便不利:
小便失禁:遗溲
小便不通或淋沥点滴而出:
小便不通的病:癃闭
男子性功能衰败,阴茎不举的病症:痿(痿症;阳痿;阴痿) 阴消预后不良的症候:恶候

另见:疾病 生病 外伤 感觉 知觉 糊涂

☚ 病状   头部症状 ☛

病名。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古代与咳同义。后世以有痰无声或声不甚响者为嗽。《宣明论方》卷九:“夫嗽者,五脏皆有嗽,皆因内伤脾胃,外感风邪,皮毛属肺,风寒随玄府而入,腠理开张,内外相合。” 《奇效良方》卷三十: “清气不分, 浊气上干于华盖, 加以协水停饮,肺不得清,则为嗽矣。”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以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病源流》: “有痰无声曰嗽,非无声,痰随嗽出,声不甚响也。病在脾,脾藏痰,故痰出而嗽止。”详咳、咳嗽条。

嗽嗽sòu

❶咳嗽。
❷通“漱”。以清水或药水洗涤口腔。

嗽sòu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神农本经名例(50)。病证名。古代与咳同义。后世以有痰无声或声不甚响者为嗽。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宣明论方》卷九:“夫嗽者,五脏皆有嗽,皆因内伤脾胃,外感风邪,皮毛属肺,风寒随玄府而入,腠理开张,内外相合。”《奇效良方》卷三十:“清气不分,浊气上干于华盖,加以胁水停饮,肺不得清,则为嗽矣。”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以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病源流》:“有痰无声曰嗽,非无声,痰随嗽出,声不甚响也。病在脾,脾藏痰,故痰出而嗽止。”

嗽shù

 (漱口) rinse the mouth; gargle
另见 see also shuò; sòu。


嗽shuò

 (吮吸) suck
另见 see also shù; sòu。


嗽[𠻳]sòu

 (咳嗽) cough
另见 see also shù; shuò。

嗽sòu

cough

嗽𠻳sòu

(14画)

【提示】束,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中部是扁口,不要错写成束; 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捺改点。

*嗽〔〕sòu

14画 口部 咳嗽;呼吸器官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反射作用,把吸入的气急促呼出,声带振动发声: 干~。

嗽嗽sòu

小篆作欶。从欠,束声。本读shuò,吮吸,饮义。后转义为咳嗽,读sòu。中古又加口旁,欠字本从人从口,着重在口,加口旁重复。也有此两音义。又同漱(shù),漱口义。咳嗽是呼吸器官受刺激而起一种反射作用,把吸入的气急急呼出,声带振动发声。

嗽★常◎常

sòu形声,从口,欶(shuò)声,本义为用嘴吮吸,引申为咳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11: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