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方病防治
河南省地方病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等。新中国成立前,碘缺乏病分布在全省76个县(市、区),现症病人数近30万;地氟病分布在107个县(市、区)的20 859个自然村(包括水源型和煤烟型),患者660万余人;大骨节病和克山病主要发生在豫西5个县,现有患者2万余例。全省地方病现患病人近700万,受威胁人口达6 000余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1956年成立了河南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1973年成立省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1986年改名为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长期以来,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商业、盐业、水利、地质、畜牧、医药、财政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