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四川省境内的西南官话。又称四川方言、四川官话。四川省境内的客家人称湖广话或四邻话、四里话、四外话,也有人称白话。以成都话为代表。通行于四川全省,包括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四川话内部相当一致。就现存的语料看,四川话最迟在明末就已经具备现在的基本特征了。明末四川遂宁人李实所撰 《蜀语》,收录570多条蜀中流行的方言词语,其中大部分至今仍然通用。《蜀语》音注材料反映出来的语音特点,显示出中古全浊声母当时已经清化,知、庄、章三组字已经合流,[n]、[l] 已有相混; [-m] 尾混于 [-n] 尾,高元音后的 [ ] 韵尾有混于 [-n] 韵尾者; 入声字有与阳平字相互注音者,说明已有入声归阳平的趋势。这些都与今音一致。但知系字不与精组合流,说明当时声母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两套;泥、来两母字分多于混; 说明 [n]、[l]基本独自成类,见系细音字与精组细音字基本不混,说明尚未颚化为 [ʨ]、[ʨ]、 [ ]; 曾摄、梗摄舒声字与臻摄、深摄舒声字分多于混,显示出高元音后的[ ] 尾韵与 [-n] 尾韵基本分开, 入声基本独立成类。这些又与今天以成都话为代表的四川话音系不同。四川话音系当是在明末清初湖广人大规模移民四川以后才最后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