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南北朝 > 四柱錢 四柱錢 sìzhùqián 亦稱“四柱五銖”、“四星五銖”。因面背各有二星凸起呈柱石狀,故名。始鑄於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形制與兩柱錢略同,唯背穿左右增鑄二星。徑約二·三厘米,重二·三克左右。《梁書·敬帝紀》:“〔太平二年夏四月〕已卯,鑄四柱錢,一准二十。齊遣使請和。壬辰,改四柱錢一准十。丙申,復閉細錢。”參見本類“兩柱錢”。 四柱钱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四月己卯,铸四柱钱,一当二十。粱末以来有两柱钱及鹅眼钱,时人杂用,但两柱钱重,鹅眼钱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