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博士sì mén bó shì〖名词〗 学官名。北魏创立四门小学,初设于京师四门,后与太学同在一处。唐代四门学为大学,隶国子监,置博士六人,传授儒家经典,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1)。《与于襄阳书》: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尚书阁下。——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恭敬地上书尚书阁下。 四门博士学官名。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始置,又称“四门小学博士”,四十人,九品上,掌四门小学教授之事,检试诸郡学生成绩,参预礼仪的议定等。北齐沿置,改称“四门学博士”。二十人,正九品上,隶国子寺,掌四门学教授之事。隋初沿置,复称“四门博士”。五人,从八品上,开皇十三年(593)罢。唐国子监四门馆置,三至六人,正七品上,掌教授四门学生,后废。北宋庆历三年(1043)复置,四年又废。 四门博士 四门博士官名。唐代置。掌教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子为国子监生员者。《旧唐书·职官志三》: “四门博士3人,〔正七品上〕; 助教3人,〔从八品上〕。四门博士掌教文武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子之为生者,若庶人子为俊士生者,教法如太学。学生500人。直讲4人,掌佐博士、助教之职。大成20人 〔通四经业成,上于尚书吏部,试登第者,加阶放选也〕。” ☚ 四川巡抚 四门助教 ☛ 四门博士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置,掌教授四门小学学生,检试诸郡学生成绩,并参预整理秘书省所藏典籍。亦称四门小学博士或四门学博士。员四十人,九品上。北齐时属国子寺,员二十人,正九品上。隋初沿置,员五人,从八品上,后罢。唐朝复置,隶国子监,员三人,正七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