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电影
1935年末至1936年初,华北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文艺界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提出了“国防文学”、“国防戏剧”、“国防诗歌”、“国防音乐”等口号。1936年2月,电影界也提出了与“国防文学”等口号相一致的“国防电影”的口号,主张电影工作者必须以电影为武器,为抗敌斗争服务。在中国电影史上,人们将在这一口号主导下拍摄的一批具有抗敌御侮色彩的影片,称为“国防电影”。自1936年下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上海爱国电影工作者摄制的影片如《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等,都属于国防电影的范畴。

国防电影代表作《马路天使》剧照
“国防电影”这一概念虽然在其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但对当时电影界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形成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于1936年2月提出的电影创作口号及随后摄制的一批影片。同“国防文学”的口号一致,旨在发起“一个最大限度地动员文艺上的一切救亡力量的运动”。它对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过一定推动作用。摄制的影片有《迷途的羔羊》、《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