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际经济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际经济学guó jì jīng jì xuéмеждунарóдная эконóмика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国际贸易投资、劳务和其他方式的资金移动,包括国际经济制度、世界货币体制、资本流动、商品协定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由于加拿大某些产品可以自给,一度与其他国家的经济隔离,使加拿大产品失去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20世纪40年代以后,加元被作为国际硬通货币广泛使用,取代“金本位制”。因为加拿大的大部分国际贸易都是同美国进行的,加元在加拿大经济中特别重要。加元对美元的比值通常取决于市场能力,即加元的需求量。而这又受到相对通货膨胀率、加拿大对外贸易货物的供需状况和经济前景等因素的制约。加拿大是世界银行组织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成员。世界银行起着国际中央银行的作用,以支持国家间的财经交易,并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贷款和投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作用在于稳定贸易关系,为缔约国制定统一的贸易规章。依据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同的国家可分为低收入、中等收入、市场工业国、非市场工业国等4种类型。最近资本过剩的石油输出国被归于第五类。加拿大通过贸易和对外投资参与世界经济,并逐步成为高收入的工业化国家。

国际经济学

研究各国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内容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生产要素移动、跨国公司、经济一体化等理论。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33年,英国经济学家H.R.F. 哈罗德发表了其名著《国际经济学》;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C.P.金德尔伯格和D.A.斯奈德以及此后的其他经济学家也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国际经济学的著作。目前,西方国家的大学一般都设有这门课程。中国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始自20世纪20年代末。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国际经济学的文章问世,但尚缺乏有系统研究的专著。
西方的国际经济学,其研究对象主要限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理论与政策。其研究范围包括:(1)国际贸易纯理论(或称“实物”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前者主要研究实物状态下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均衡状态的实现和国际分工的比较利益等。后者的主要内容是关税理论,即研究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一国生产、消费、收入、分配和贸易量的影响。(2)国际金融理论,主要包括外汇市场的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和对各种货币体系的分析等。(3)有关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的理论,以及对跨国公司活动的分析,等等。
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是国际经济学的两门分支学科。在西方,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国际经济学侧重于分析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些现象与政策;而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则侧重于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的一些具体的业务问题。按西方的分类法,国际经济学属一般经济学;而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则属于应用经济学。
西方的国际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有着原则的区别。前者用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问题,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服务。而后者则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把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以国际生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当然,国际经济学对国际贸易差额平衡、国际收支调整、关税制度、外汇市场、国际货币结构、世界市场动态等国际经济关系的具体问题的分析,都提供了某些客观的、科学的成分,可供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借鉴。

国际经济学

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一门分支学科。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研究对象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理论与政策。其研究范围相当广泛,诸如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纯理论;国际商品交换;国际资本与人力流动的原因、过程及后果;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在国际间的“传递”;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及贸易限制的理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国际收支、外汇市场、国际证券市场、国际货币制度等等,均在其研究之列。近年来,西方资产阶级的国际经济学家对当前国际经济关系中一些突出的实际问题(如美元的浮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胜利、跨国公司的调整、“南北关系”等) 的分析与研究也相当重视。
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至今尚未定型,它在理论上也并未形成体系。按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观点,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对国内经济问题的研究和对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只是在程度和范围上不同。他们通常把国际经济看作是国内经济的一种引申。因此,有关国内经济学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于国际经济学也是适用的或是大体适用的。这样一来,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个流派在国内经济学方面的分歧,在国际经济学中也被表现出来了。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制度主义学派等在国际经济学方面的一些不同观点,就是由于它们在国内经济学方面的分歧而引申出来的。但是,在西方较为流行的各种以《国际经济学》命名的著作中,不管其属于何种流派,也不管它们彼此之间在理论上有何差异,几乎都对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说”进行了论证和阐述。各种著作尽管标新立异,但实际上都把比较利益规律看作是调节对外贸易乃至整个国际经济关系的一条永恒规律。
在西方,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虽属三门不同的学科,但彼此联系却非常密切。一般流行的国际经济学著作,其体系结构都分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两部分。虽然也有象谢泼德(A. P. Shepherd)那样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阐述国际经济学的,但这只是编写方法的不同,而其内容仍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因此,可以把国际经济学看作是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这两门学科的综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国际经济学侧重于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些现象与政策; 而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则侧重于分析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中的一些具体的业务问题。按西方对经济学与经济论文的分类法,国际经济学属一般经济学,而国际贸易学与国际金融学则属于应用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经济学有原则区别。前者用资产阶级的经济学来分析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的一些现象与具体问题,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服务。而后者则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把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以国际生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由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用西方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因而,他们对问题的分析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偏见和历史局限。尽管如此,但他们对国际贸易差额平衡、国际收支调整、关税制度、外汇市场、国际货币结构、世界市场动态等国际经济关系的具体问题的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比较客观的描述。有些著作对个别国际经济问题和经济发展过程所作的数量分析(定量分析),含有一定的科学成分。所有这些,对我们开展对外经济关系和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经济学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国际经济学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加强,国际经济学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西方稍有影响的大学都开设这门课程。
我国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始于二十年代末。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首春译自日本堀江归一的《 国际经济总论》,较早把这门学科介绍到我国。国人自编的著述主要有周柏棣的《国际经济概论》,该书1936年由中华书局印行后,1948年又刊出了增订本,全书共有十三章。近年来国内虽有一些评价国际经济学的文章问世,但尚缺乏有系统研究的专著。
阅读书目:《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美〕金德伯格 (C. P. Kindleberger)和林德特(P. H. Lindert)合著;《国际经济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美〕 施奈德(D. A. Snider)著;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英〕哈罗德 (R. F. Harrod)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D.Salvatore,Mcmillom,1983; 《TheInternational Economy》 P. L.Ellsworth and J. C. Leith,Mac-millan 1984; 《International Mic-roeconomics》E.T.Solberg,Basiness pub. Inc,1982。
〔参〕 世界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l economics

以国际经济问题和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内容的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资本、技术和其他生产资源的国际流动等。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目标,是国际范围内的福利最大化。世界各国人民不断通过各种广泛的国际往来和跨国界的交换以寻求其福利最大化。但是各国在目标、人口、自然资源、资本资源、技术、文化、社会和政治制度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上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又构成了各国间的互利的经济关系的基础。国际经济学对这些问题加以综合考察,并由此提出一些处理国际经济问题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主张。
各国间的差别,就经济状况而言,是其经济发展程度或其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别。按照其经济发展程度或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可以把世界各国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发达国家,或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技术先进,劳动生产力水平高,工业化程度高,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均达到很高的水平; 另一类则是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维持生存的经济部门占主要的地位,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一般均很低,主要向外出口初级产品 (农产品、矿产品等)。国际经济学除了研究发达国家之间、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资本流动和生产资源的转移,也研究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资本流动和生产资源转移等问题。
国际经济学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主要阐述下面三个基本理论:
1. 比较利益理论。这种理论表明,各国之间若根据其比较利益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这种贸易虽是互惠的,或对交易的各方是有利的,从而将实现国际福利最大化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初,比较利益理论是以劳动的成本为基础(以李嘉图为代表),后来的研究则表明,各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比较利益的基础 (主要以G·哈泊勒为代表)。
2.海克歇尔—俄林的理论。瑞典著名经济学家,海克歇尔(E.Heckscher) 和B·俄林认为,各国或各地区的资源秉赋不同,一国总趋向于出口那些使用其相对较多的生产资源的商品。
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该理论表明,在绝对自由的国际贸易之下,不仅所交换的产品的价格,而且,诸如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或投入品) 的价格在各国中间也都趋于相等的。
按照国际经济学的分析,在国际贸易中,消除贸易壁垒,各国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扬长避短,根据其各自的资本技术、人力等资源所能允许的条件发展最为有利的商品生产,互通有无,实行自由贸易,可以在全世界实现福利的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就是国际经济学中的所谓自由贸易的基本论点。与自由贸易相反的论点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论点。这种论点最初是由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李斯特(F.List) 提出的。这种论点认为,一国在一定发展阶段,为了保护本国的工业发展,或者,为了免受外来强大竞争者挤占国内市场的威胁,应当采取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国外商品的渗透,扶植本国商品生产的发展。在现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都在起作用。属于自由贸易起作用的突出范例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等的发展; 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起作用的突出范例是美国等国家所采取的对进口品征收较重关税、以配额形式实行的非关税规则、为进口商品规定的质量标准、为在国外竞争中失利的企业提供补助等措施。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当今时代,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都是必需的。在国际经济学中有大量的篇幅论述实行自由贸易或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根据、条件及政策措施。
国际经济学在国际资本流动方面,主要论述了国际收支平衡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等。并且根据各国间的经济差别等原因,分析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趋势及特点。
在国际经济学中,也涉及到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单位,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特别经济开发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各种跨国企业等等经济活动。

☚ 宏观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新的认识领域,主要运用国内经济学的原理来引申分析国际经济关系。它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援助、国际技术转移、国际劳动力转移、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体化”等等。国际经济学是20世纪20年代初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在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

☚ 世界经济学   国土经济学 ☛
000000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10: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