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命的亲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生命的亲证》 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哲学代表作。 原书名为梵文“Sādhanā”,音译“萨塔纳”,意译“生命的亲证”或“人生之实现”。初为1912年泰戈尔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的讲演稿,1913年成书出版。全书分八个专题:(1)个人与宇宙之关系;(2)灵魂意识;(3)恶的问题;(4)自我的问题;(5)在爱中亲证;(6)在行动中亲证;(7)亲证美;(8)亲证无限。该书集中地阐述了泰戈尔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点。 作者认为宇宙是有意识的,宇宙意识称为“梵”,其本性是永恒、无限、统一的。世界万物皆为梵的显现,太阳吸引地球、光波在星球之间的传播均通过梵的意识。梵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家庭、国家、社会以及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统一,人们就必须证悟这种宇宙意识,使个人的灵魂与宇宙的本质——梵相融合。 作者认为爱和行动是完善人性,实现自由的最好途径。主张在普遍之爱中,在行动之中亲证梵,抛弃私我,从而达到与宇宙意识的结合。号召人们学习古代圣贤,认为他们是使自我精神与宇宙精神相结合的典范。该书于1926年由钱家骧、王靖译成中文出版,书名为《人生之实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