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疗法Eriksonian therapy
基于A.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理论而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1927~1933年间,他在维也纳精神分析研究所成为一位儿童精神分析家。与他的许多同事不同,他不满于弗洛依德早期的悲观主义思想,而对丰富和增强儿童的自我表现了浓厚的兴趣。移居美国后,他又通过人类学的现场研究,对社会力量有了新的认识,对研究的方法学也有了新的见解。他主张扩展精神分析的范围,除了症状外也应了解应付的成功意义。他认为,治疗者的工作不应限于搞清病人童年经历或过去的驱力,现在与未来也是重要的。他认为, 明显的“倒退”有时可以是有益的;老式的、治疗者“中立”的精神分析法可以使人变得不如以前。为了了解儿童的心理冲突,他利用图画、游戏等方法。他主张治疗者深入患儿的家庭;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分析治疗中, 向患儿提供支持和确认。他还注意对病人各个发展阶段自我力量的考查,在对病人过去史的考查中,他注意区分临床个案史和生活史,并重视自我的社会功能方面,为人格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概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