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适宜度分析
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 (生态因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这是土地开发利用适宜程度的依据。研究城市生态适宜度,可为城市生态规划中污染物的总量排放控制、搞好生态功能分区提供科学依据。生态适宜度分析是在网格调查的基础上,对所有网格进行生态分析和分类,将生态状况相近的作为一类,计算每种类型的网格数,以及其在总网格中所占的百分比。生态适宜度分析可为制定土地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何种地块 (网格) 的生态适宜度。二是该地块是对何种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度,亦即在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时,只有针对某种特定用途才有意义。如同一地段,由于地势低洼,终年积水,对种植业来说,可能是生态适宜度较低的土地,但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却是适宜的土地。
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中提出的生态适宜度的分析程序步骤如下:
❶明确生态规划区范围和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
❷用特尔斐法分别筛选出对各种土地利用方式 (用地类型) 有显著影响的生态因子及其影响作用的相对大小,即权重。
❸对生态规划区的各网格分别进行生态登记。
❹制定生态适宜度评价标准。
❺根据上述工作成果,首先逐格确定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值,然后应用特定的数学模型,由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值或评分,求出各网格对给定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值。特定的数学模型必须与第四步所使用的数学模型一致。
❻编制城市生态规划区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表,同时给出每一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度分析程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