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学研究城市性质、规模及各种物质要素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城市规划指城镇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包括拟定城镇发展的性质、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研究工业、居住、道路、广场、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文教、环境卫生、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园林绿化等的建设规模、标准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使城镇建设不仅经济、合理,而且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环境美好。 城市规划学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诸问题为研究领域,研究的对象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规律及理论。 城市规划学是在建筑工程学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是从建筑学和美学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建设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协调的。城市规划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世界上古老城堡的建设都尽可能地进行了规划,成为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作为科学的城市规划学,是在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国外规划学、建筑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许多学者对城市规划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屠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u-nen)农业区位论和韦伯(A. Weber)工业区位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城市规划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有关城市规划的问题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和体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起来。苏联建筑师巴朗诺夫(Н.В.Баранов) 1962年出版的《现代城市建设》,工程经济专家达维多维奇(В.Г.Давидович)1960年出版的 《工业枢纽地区的居民分布》,地理学家霍列夫(Б.С.Хорев)1975年出版的《城市问题》都对城市规划问题作了研究。美国城市规划学家霍华德(E. Howard) 于1898~1902年提出花园城市的著名理论,对后来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影响。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哥拉尼(G. Golany)1976年出版的 《城市的规划理论和实践》、吉布森(J. E. Gibson) 1977年出版的《新城市设计》等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城市规划学的内容。 我国城市规划学的研究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近年来有了较多的研究成果。部分大专院校已开设城市规划学的专业和课程。 城市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交叉科学。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和住宅小区规划;城市经济结构和企业布局; 城市建设规划与布局;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拓规划;交通运输规划;商业服务业、文教卫生规划;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规划;城市绿化规划;等等。 阅读书目: 《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 《城市环境与规划》林亚真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 《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 (《Great Cities and TheirTraffic》) 〔英〕J·M·汤姆逊 (J.Michael Thomson)著,倪文彦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