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传入内耳的骨导途径
声音除通过鼓膜及听骨链传入内耳(气导)外,还可以通过颅骨传导到内耳(即骨导)。声波从颅骨传到耳蜗时主要作用是使蜗壁发生振动,耳蜗壁振动又可通过下列两种方式引起内耳感受器的兴奋。
❶压缩式骨导: 振动通过颅骨传到耳蜗壁时,耳蜗骨壁随着声波的疏、密相而膨大与压缩。当声波密相作用时,骨壁被压缩,但内耳淋巴液体积的可压缩性很小,而只能向圆窗与卵圆窗移动。但前庭阶的淋巴液比鼓阶中多(约5∶3),同时圆窗膜的活动性大于镫骨脚板,在声波的密相作用时,前庭阶中的淋巴液向鼓阶流动,基底膜向鼓阶方向位移。声波疏相作用时,耳蜗壁膨大,淋巴液恢复原状,基底膜向前庭阶方向移位,这样基底膜的振动成为内耳螺旋器的有效刺激。
❷移动式骨导:声波作用于颅骨时,整个头颅,包括耳蜗反复振动。由于内耳淋巴液存在惰性,在每个振动周期中,淋巴液的位移稍落后于耳蜗壁,故当耳蜗壁向上移动时,淋巴液的移动暂时跟不上,而使圆窗膜向外凸出。耳蜗壁向下移动时,淋巴液使镫骨脚板向外移位。换言之,在耳蜗壁每个振动周期开始时,淋巴液总是朝相反方向移动,因而引起基底膜的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