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晒枣
汉族唐代文学家传说。流传于四川奉节一带。相传一日更深,杜甫闻听窗外有一老妇在打枣充饥,他和妻子忙把菜粥端给老妇充饥。原来老妇的丈夫、儿子被抓去当伕,生死不明,他只有靠挖野菜度日。杜甫要她常来打枣吃,在房子转让老友后,仍寄语老友,不要高筑篱墙,让这位被社会欺凌的老人可来吃枣。那位老友十分感动,在离开时,又遵照杜甫意思,将草堂让给老妇居住。老妇年年选好枣晒干制成蜜枣珍藏起来,等待恩人回来吃枣。两年后,老妇惊闻杜甫病死在湖南,便卖掉蜜枣,携带两只枣坛顺江而下奔丧。蜜枣味甜似蜜,郁香可口,从此,夔州人都学着泡制晒枣。为了纪念杜甫,也叫“杜甫晒枣”或“夔州晒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