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安桥
位于今澧县东门外,跨澧水,旧时设渡。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澧州绅士彭宗亮以水涨渡险,倡修平桥,取名澧州桥,工成未久,即遭水毁;乃在下游(今址)重建石墩,名绣水桥,彭以资竭而停工。嘉庆二十五年(1820),守道多赍、州牧安佩莲倡导续修石拱桥,期年而成,颇为壮观,定名为多安桥。桥头有嵌字格联: 四郊昨多垒,九澧兹安澜。桥为11孔桃形石拱,跨经组合为5孔11米+2孔9.5米+2孔10.4米+2孔10米,全长175米; 桥面成弧形,上下纵坡1%; 桥高8.4米,基础为松木桩卡块石,拱圈厚30厘米。道光十一年 (1831) 水毁南岸5孔,十三年(1833)修复。同治元年(1862)水毁北岸3孔,五年(1866) 修复。民国23年(1934) 湖南公路局修建澧(县)津(市)公路,利用为公路桥。此为省境公路利用最长之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