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玉佩
战国早期制品,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现为湖北省博物馆收藏。青玉质,长48.5厘米,由五块玉料雕琢成16节,各节玉饰由单个或成对的玉环套接为一体,其中四个活环由金属榫插接而成,可拆开,将玉佩分为5组。各节玉饰大小相间,形制、纹饰各异,大多为片状。三组大片玉饰近椭圆形,另有一节玉饰主体为璧形。整个玉佩的组合富于变化,具有节奏和韵律感。

多节玉佩
玉佩皆镂空成形,主体作龙凤纹,身饰浅浮雕蚕纹,兼施弦纹、云纹、绳纹等,雕饰极为精美。此佩饰可拆可合,佩戴十分方便,有人认为是项饰,有人认为作冠帽下挂饰。是出土的战国玉器中环节最多、纹饰最繁复的稀世之宝,反映了战国早期琢玉工艺已有空前的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