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同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同书

 思想论著。十部五十九章。清康有为撰。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撰者事迹参见“《新学伪经考》”条)
 康有为深知中国广大民众之苦,深知国力之衰竭。他根据《春秋》公羊家的三世说,结合《礼记·礼运篇》的小康大同说,佛教慈悲平等和基督教博爱平等自由的教义、卢梭的天赋人权说,再加上其耳闻到的一些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构想出了一个大同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大同书》。
 《大同书》甲部揭露了人类在不平等制度下所遭受到的种种苦难。如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和人所尊尚之苦等。乙部论说有国之害,并主张消灭国家,打破国界,初设公立政府,继立公政府以统各国为大同之中。丙部论及消灭等级。作者说:“人类之苦不平等者,莫若无端立级哉!其大类有三:一曰贱族,二曰奴隶,三曰妇女。夫不平之法,不独反于天之公理,实有害于人之发达,观印度而知之矣。”丁部论述人之种族之优劣和寻求改良人种之方式:如迁移、杂婚、改善饮食和种族淘汰法等。章后附有《人类进化表》。戊部首谈妇女之苦,次考证历代王朝对妇女之非人待遇,继而论述解放妇女之问题。作者说:“夫以男女皆为人类,同属天生,而压制妇女,使不得仕宦,不得科举,不得为议员,不得为公民,不得为学者,乃至不得自立,不得自由,甚至不得出入、交接、宴会、游观,又甚至为囚、为刑、为奴、为私、为玩,不平至此,耗矣哀哉!损人权,轻天民,悖公理,失公益,于理不顺,于事不宜。”并初步提出解放妇女,提高妇女地位之设想。己部论消灭家庭,主张社会福利和社会教育。如设立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恤贫院、养老院、考终院等。庚部论述去产界,消灭私有制。并说: “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争,将成国乱。”“商不行大同则人种生诈而多余货以殄。”辛部主张去乱界,治太平。取消各级行政区,按地球经纬度分度自治。并说:“凡大同之世,全地大同,无国土之分,无种族之异,无兵争之事,则不必画山为塞,因水为守,除天险,并作坦途。”全球组成大同公政府。并拟定了《全地大同公政府政体》和《各度政府政体》。同时还提出四禁:禁懒惰、禁独尊、禁竞争、禁堕胎。壬部,去类界,众生平等。不但要爱惜人类自己,同时也要爱惜禽类、兽类等异类。癸部,去苦界至极乐。谈及沐浴、美容、穿衣、打扮、修仙、养性,尽情享乐,这是“大同世界”之美的生活。
 《大同书》同作者的其他几部著作一起,奠定了康有为变法维新主张的思想理论基础。
 光绪十年(1884年)著者即开始构思、写作《大同书》,初稿名为《人类公理》,全书成于光绪二十七至二十八年著者避居印度时。后又屡加增补,民国二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部。民国八年(1919年)上海长兴书局出版了单行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经钱定安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本。一九五六年北京古籍出版社从康氏家族中借到抄本,并参照他本校订出版了新版本。同年还有经周振甫、方渊校点的中华书局新排印本。

《大同书》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大同书》

《大同书》

近代康有为撰。康有为(1858—1927)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发动“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著述除该书外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该书共分甲乙至壬癸等10部,为作者阐述自己大同社会理想的著作,“大同”一语出自《礼记·礼运》。表示“天下为公”。该书认为现实社会不符合人道,有种种苦难,原因就在于有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苦界等“九界”,消除这九界,废除国家,军队、监狱,废除种族,贵贱之分,不分主仆,男女各自独立,人人劳动,就可以使全人类达到美好的大同世界,在大同世界中,人们过着美好的物质生活,文教也很发达,社会风气优良,该书所描述的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理想境界,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改革主义的特点。该书为作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于1901至1902年间流亡国外时写成的。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首次刊行了甲、乙两部分,1935年才由中华书局出版全稿,1956年由古籍出版社校订重版,有1959年中华书局重印版。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康有为全集》,可参考。

大同书

书名。近代康有为著。1884年始作,成于1901至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两卷。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本。利用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思想,又吸取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指出当时中国处于“据乱世”,必须向已进入“升平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然后才能进入“太平世”,即大同世界。具体描写了“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人类社会远景。揭露了人世间由于不平等而产生的种种苦难,提出“去九界”以达人类“大同”。主张用改良渐进的方法去实现这种社会。表现出民主主义的平等精神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空想。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从康氏家族中借到抄本,并参照各本校订出今本。

大同书

近代康有为著。1884年始作、成于1901至1902年,1913年在 《不忍杂志》上发表两卷。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本。利用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和 《礼记·礼运》 中的大同思想,又吸取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指出当时中国处于“据乱世”,必须向已进入“升平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然后才能进入“太平世”.,即大同世界。具体描写了“大同之世,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人类社会远景。揭露了人世间由于不平等而产生的种种苦难,提出“去九界”以达人类“大同”。主张用改良渐进的方法去实现这种社会。表现出民主主义的平等精神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空想。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从康氏家族中借到抄本,并参照各本校订出今本。

大同书

247 大同书

康有为 (1858—1927) 著。成书于1901—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卷,全书共10卷,1935年正式刊行。作者依据汉代公羊学说,《礼记·礼运》中的大同思想和佛教的慈悲平等思想,以及他在国内外所受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设计和描绘了一个空想的“大同”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全世界只有一公政府,“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全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土地公有,工业、商业、银行公营,认为这是人类的最高理想。主张用改良渐进的办法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取消家庭,实现生活完全社会化,以此作为实现“大同”的基本前提。这种“大同”社会是空想的、主观唯心的和改良主义的产物。但它批判了封建主义,对于当时处在封建枷锁束缚下的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解放作用。

☚ 续富国策   实业计划 ☛

大同书

177 大同书

近代康有为著。共十卷,成书于1902年,后又屡加增补,1913年在《不忍》杂志分甲、乙两部发表,后出单行本。依据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中小康、大同思想,又吸收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和进化论思想,揉合而成是书,是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纲领。书中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阶段,小康之后方能进入大同。认为中国还处在据乱世,必经西方资本主义的升平世,才能进入太平世。提出“去苦求乐”是人之天性,而人类过去和现在都陷入“众苦”之中,只有“去九界”,才能摆脱“众苦”,进入“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大同社会,这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认为实现大同社会不是靠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而是靠开明君主自上而下的改良,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能躐等。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校订后出有新版本。

☚ 孟子字义疏证   仁学 ☛

大同书

184 大同书

清末社会政治思想著作。康有为著。本书内容以今文经的公羊说和《礼记·礼运》大同思想为依据,糅合西方基督教、东方佛教的平等博爱说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达尔文进化论与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大同社会”理想,论述了建立“大同社会”的必然性和方法。在伦理方面,本书首先继承王夫之、戴震等人的“天理即在人欲”观念,辅以西方资产阶级人性论,强调“人生而有欲,天之性”,“去苦求乐”,追求平等“大同”,为人性的自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大同”的根据和动力;其次,论述了人类理想的社会是“大同之世”,“大同之世”人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道德原则乃是“天下为公”;再次,本书揭露了过去和现在社会中人们所遭受的种种苦难,进而提出在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方面“去九界”以达人类“大同”的方法和途径。本书是了解和研究康有为伦理学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

☚ 新原道   仁学 ☛
大同书

《大同书》datongshu

书名。清末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撰。写于1884~1902年。1913年在《不忍杂志》发表两卷,全书十卷, 1935年刊行。书采众家学说,吸收了公羊三世说、《礼记·礼运》中的小康大同学说、佛家慈悲平等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耶稣博爱平等自由说,甚至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构想并描写出了一个大同世界。它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社会,无阶级、无私产、无家族、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在该书中,他还为这大同社会设计了一个完善的实行公养、公教的教育体系,从胎教开始至20岁全部由社会养育。其教育体系包括:胎教院、育婴院、慈幼院(若不设慈幼院,则总归于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其中胎教院、育婴院、慈幼院属学前教育,是“公养”阶段。胎教院,也叫人本院,是孩子未出生以前通过母体对胚胎时期的生命实行的教育;育婴院(慈幼院并入此院)凡婴儿断乳后,产母离开胎教院,可自行去做自己的事,孩子交育婴院全权管理。育婴院环境优美,建筑精良,孩子有专门医生和女保育员养护,“弄儿之物,无不具备,务令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为主”,实施体、德、智、美全面教育。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设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却反映了资产阶级积极的向往与追求。

☚ 党校三部托儿所   论幼学 ☛
大同书

大同书

清末哲学著作。初稿名《人类公理》。十卷。清末康有为(生平见《新学伪经考》条)著。光绪十一年(1885年)始作,全书成于光绪二十七至二十八年。后又多次增补。1913年在《不忍》杂志上发表甲、乙两部。《大同书》吸取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但更多的是用西方的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来阐述“大同”学说。
《大同书》贯穿着进化论的历史观。这与《礼运》篇把原始状态的“大同”社会当作理想社会是不同的。是书指出,人类社会进化的程序是:从封建君主专制的“据乱世”进入欧美那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升平世”即“小康”,再从“升平世”进入实行公产的人人自由幸福的“太平世”即“大同”。就是说,人类理想的“大同”世界,不是已一去不复返的远古原始社会,而是有待于努力奋斗的未来。这就肯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逐步向理想社会接近的进化过程。认为实现“大同”社会的最终动力在于人的“免苦求乐”的自然本性。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免苦求乐”的欲望,但人人都陷于不同的“苦”境之中,有“贫贱者之苦”,有“富贵者之苦”,甚至有“帝王之苦”,因此所有的人可以携起手来,为实现共同的欲望而奋斗,由此达到极乐的大同世界。这自然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空想。
此书对于封建“乱世”的种种“苦道”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在全书的第一部分“入世界观众苦”,详尽地列举了“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人所尊尚之苦”的形形色色的表现,广泛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例如在“人生之苦”的“投胎之苦”中,对广大人民一生下来就被注定受奴役的命运深为不平:“一堕奴身,永无升拔,无涯之苦,已自胎生”。进而责问道:普天下之人,“同是天子,实为同胞”,为何一出生就存在着贵贱差别?在“人道之苦”的“贱者之苦”中,诉说了劳动者遭受的痛苦,他们为富贵者“奔走服役,伺颜候色,拳跪鞠躬,侧身屏息,饥渴不得自由,劳动不得休职”,稍有不周,往往“鞭扑交加,骂詈无已,加以刑罚,剥尽廉耻”。在“人情之苦”的“压制之苦”中,指责了封建统治的专横和野蛮。“君之专制其国,鱼肉其臣民,视若虫沙,恣其残暴”,对于人民,“政权不许参预,赋税日以繁苛”,还随时“以文字生狱”,扼杀“言语之自由”。在叙述封建社会悲惨困苦的基础上,映衬出它的“大同”世界的美丽。
书中所设计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会,尽善尽美,完全合乎人的理想。在“大同”社会,近代工农业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生产很发达,产品极为丰富。人们的衣食住行非常美满,居室则“珠玑金碧,光采陆离”,行路则“飞屋飞船”,“舟皆电行”,饮食则“以备养生”,“而人益寿”。因此,人们根本“不知抽剥追敲之苦”,“只有领得工金,为歌舞游玩之乐”。在“大同”社会,财产属于公有,“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举天下之田地皆为公有”。生产和分配都是由“公政府”统一计划的,人人都要劳动,“禁懒惰”是“大同”世界首要的公共法规。做工的劳动者的地位十分崇高,“太平之世,工最贵,人之为工者亦最多,待工亦最厚”。而且做工者同时也是有知识的人,“工皆学人,有文学知识者”。在“大同”社会,实行民主共和。整个世界合成一个“公政府”,公政府是经济文化管理机关,不是具有强制压迫性质的国家机器。因而“人人平等,无有臣妾奴隶,无有君主统领,无有教主教皇”。“公政府只有议员”,而“议员皆由人民公举”。在“大同”社会,科学文化高度发达,奖励创造发明。儿童由全社会抚养教育,“人民风俗全美”,道德高尚。
此书认为人类苦难的根源在于“九界”的存在。“九界”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苦界。“救苦之道”,在于“去九界”。“去国界合大地”,“消除邦国号域”,立全球为一“公政府”;“去级界平民族”,取消贵贱、主奴、男女等级之族,使“全世界人类,尽为平等”,“去种界同人类”,“无自分其民族之高下”;泯灭人种的优劣差别;“去形界保独立”,保障女子“独立之权”,实现“男女平等”;“去家界为天民”,使人解脱家庭束缚,恢复天赋的“独立”之权;“去产界公生业”,废除产业私有,使之“皆为公有”;“去乱界治太平”,举地球经纬分为百度,于每度设一“自治政府”,全球设立一“公政府”,无国土之分和种族之异;“去类界爱众生”,消除生物种类间的对立,保护鸟兽众生而皆仁爱之;“去苦界主极乐”,高度发展生产,使人尽享物质、精神之乐。一旦破除“九界”,人类的痛苦就能获得解救。这其中最主要的是破除“级界”(封建专制)和“家界”(封建家族)的束缚,实现个性解放。所以,是书说:“全世界人,欲至大同之世,太平之境乎,在明男女平等,各自独立始,此天予人之权也。”这对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是有力的否定。
《大同书》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认为其中包含着康有为的哲学、经济、史学等多方面的思想内容。学术界也从各个角度对其作了研究。
1919年上海长兴书局出版单行本。1935年经人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本。1956年北京古籍出版社从康氏家族中借到抄本,并参照各本,校订出版新版。

☚ 春秋董氏学   诸天讲 ☛

大同书

见“历史”中的“大同书”。


大同书

书名,康有为著。初名《人类公理》。1885年始撰,完稿于1901—1902年,并屡经增补。1913年在《不忍》杂志发表两卷,1935年出版十卷本。康把公羊三世说、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佛教慈悲思想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片断接融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揉合在一起,幻想出一个无邦国、帝王,人皆平等,天下为公的至善至美的“大同世界”。宣扬以不忍之心,改良渐进的办法去实现。

大同书

《大同书》

资产阶级维新派首领康有为撰写,反映其大同思想的著作。1884年康有为就产生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思相萌芽,“手定大同之制”。《康南海自编年谱》)。接着便写 了 《人类公理》 和 《礼运注》,对大同理想作了初步阐述。1901—1902年旅居印度期间,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大同思想,著成《大同书》。书成后长期“秘不示人”,直到1913年才在《不忍杂志》 发表书中的前两部分。全书在康氏去世8年 (1935) 后才由其弟子钱定安刊印,全书共10卷。《大同书》的理论基础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资产阶级人性论与进化论,以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历史进化观点为核心,并吸取了孔孟的仁爱重民说,《礼运》 大同、小康说,《春秋》公羊 三世说,以及佛教、基督教、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某些思想。认为“求乐免苦”是人的本性,世间种种苦难; 是由于“国界”、“级界”、“家界”、“产界”等“九界”之存在,只有去“九界”致大同,才能使人的本性得到满足。认为人类社会是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顺序逐渐进化的。当时中国处于乱世,西方已是升平世,比中国富强,但并非尽善尽美,将来中国和西方都应进化到大同理想境界。涉及经济思想较多的是首卷“入世界观众苦”,庚卷“去产界公生业”,癸卷“去苦界至极乐”。在这些部分,除对中国封建社会进行严厉批判、对西方资本主义弊端进行揭露之外,对其所设想大同太平世的社会经济生活进行了详尽的描绘,指出大同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废除私有,实行公有,“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由政府经营; 生产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没有资本主义社会那种“各自为谋”,“相互竞利”、“不能统算”,产品“少则见乏而失时,多则暴殄天物而劳于无用”的弊病; 人人劳动工作,靠等级工资及奖金用货币购买生活所需,“无甚贫富”; 生产技术极其发达,“凡百举皆有机器”,劳动“不惟无苦而得至乐”; 旧的婚姻家庭制度均已废除,人们的“生育教养老病苦死,其事皆归于公”; 没有阶级、国家、军兵、刑罚,“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乌托邦。关于实现大同的道路,书中认为是“去九界”,而“去九界”的关键则是消灭家庭和“明男女平等各有独立之权”。这些任务又只能靠圣贤仁人通过循序渐进的改良来完成,这是非常幼稚的幻想。《大同书》的内容虽极复杂,但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对资产阶级人权平等、历史进化思想的阐扬,对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弊病的揭露批判和社会主义乌托邦的构想,不愧是独具特色的民主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启蒙著作,在当时条件下具有显著进步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终结和近代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 清经世文编   〈原富〉按语 ☛

大同书da tong shu

the Great Commonwealth (written by Kang Youwei)

大同书

清末康有为著。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二十八年撰成,后又屡经增补,1913年在《不忍》杂志发表甲、乙两部,全书于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康在此书中,将资产阶级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国儒家今文学派的“三统”、“三世”说和《礼运》“大同”、“小康”学说、佛教慈悲平等思想以及片断接触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杂糅在一起,提出人类历史必将沿着据乱、升平(小康)、太平(大同)道路循序前进,最后达到人类理想的最高境界,即大同世界。他描绘这个极乐世界的图景是:财产公有, “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无阶级、无压迫, “既无帝王、君长, 又无官爵、科第, 人皆平等”;工人地位最高,“工最贵,人之为工者亦最多”,既是工人, 又是“学人”;生产力高度发展,一切生产劳动,全采用机器, “一人之用可代古昔百人之劳”;没有国家和家庭,全世界组织一个公政府,原来各国改为“自主州郡,设立小政府”,统辖于公政府。各级政府皆由民选。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想往,并带有某些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但他没有找到一条达到大同的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5 9: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