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山西大同城西南隅。遼清寧八年(公元1062年)建。以其時佛教華嚴宗盛行,故稱。遼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毁於兵火,後重修。遼末傾圮,金代重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爲大有倉,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復爲寺。宣德、景泰間相繼增修。明中葉後析爲上下二寺。清初廢毁,後幾經修葺。1963年合二寺爲一,統稱今名,但二寺仍自成格局。舊上寺以大雄寳殿爲主,該殿始建於遼,現存者爲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重建。此外尚有山門、過殿、觀音殿、地藏閣等。舊下寺以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所建薄伽教藏殿爲主,此外尚有樓閣式藏經櫃、天宫樓閣、山門、天王殿、南北配殿等。薄伽教藏殿内有遼代塑像三十一尊。藏經櫃存明清藏經一千七百餘函。参閱《遼史·地理志》、《嘉慶重修一統志·大同府·寺觀》、光緒《山西通志·古蹟考八·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