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醫療器具部 > 針 > 大針 大針 dàzhēn 醫用針具名。其針粗如竹梃,針身較長,鋒微圓,用於治療關節水腫,癱痪,肌肉攣縮。後世發展爲將針燒紅刺病,稱爲火針。始載於先秦典籍。《靈樞經·九針十二原》:“九曰大針,長四寸……尖如梃,其鋒微圓,以瀉機關之水也。”明·張介賓《類經·針刺類·九針》:“凡淫邪流溢于肌體,爲風爲水,不能過于關節而壅滯爲病者,必用大針以利機關之大氣,大氣通則淫邪行矣。”明·高武《針灸聚英·火針條》:“其針大于氣針,故曰大針者。” 
三稜針 1.石鏃(湖南益陽鹿角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 2.三稜針(清·高文晉《外科圖説》) 3.四稜針(清·劉濟川《外科心法直驗指掌》) 4.三稜針(清·劉濟川《外科心法直驗指掌》) 大针❶九针之一。是一种针体粗长而尖微圆的针具。《灵枢·九针论》:“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 ❷指火针。《针灸聚英》:“火针以火烧之可用,即九针中之大针是也。”《针灸大成》一名燔针。 大针“九针”之一,一名“燔针”,长四寸。用于治疗水肿、肿毒,有解肌散结和排毒的功能。 大针dàzhēn九针之一。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形如毫针而较粗, 长4 寸, 针体呈圆柱状, 针锋微圆。用于针刺放水, 治疗关节积液等症。 大针dà zhēnlarge need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