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雜星 > 天樞2 天樞2 tiānshū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一) > 天樞2 天樞2 tiānshū 亦稱“星樞”、“金樞”、“玄樞”。星名。北斗七星第一星。《星經》卷上:“北斗星……第一名天樞,爲土星。”《宋書·明帝陳貴妃傳》:“伏惟貴妃含和日晷,表淑星樞,徽音峻古,柔光照世。”《宋書·順帝紀》:“朕襲運金樞,纂靈瑶極。”唐·王勃《乾元殿頌序》:“玄樞上運,十年開累聖之符。”《宋史·天文志二》:“北斗七星……魁第一星曰天樞,正星,主天,又曰樞爲天,主陽德,天子象。”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天樞 天樞 tiānshū 亦稱“長溪”、“谷門”。足陽明胃經穴。在臍中旁開二寸處。因其位於臍旁,爲上下腹之分界,有斡旋上下,職司升降之功,故名。主治腹脹腸鳴,泄瀉,痢疾。”始載於先秦典籍,達於當代。《素問·六微旨大論》:“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王冰注:“天樞,當齊之兩旁也。”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天樞,大腸募也,一名長溪,一名谷門,去盲俞一寸五分,俠臍旁各二寸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刺入五分,留七呼,灸五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天樞主灸脾胃傷,脾瀉痢疾其相當,兼灸鼓脹癥瘕病,艾火多加病必康。”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一) > 北極2 > 天樞1 天樞1 tiānshū 即北極2。古以之爲天之中樞,故稱。《觀象翫占》:“北極五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天樞,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紐星,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