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理教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理教起义 天理教起义是清末农民起义。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又名八卦教。白莲教起义失败后,天理教以宗教活动为掩护,在直隶、河南、山东等地秘密发展组织。河南滑县李文成和北京林清是主要首领,他们宣传入教者先输纳“种福钱”,事成之后“凡输百钱者得地一顷”,农民渴望得到土地,因而纷纷入教。李文成和林清预定1813年9月15日同日起义,李文成到大兴县会见林清,密约由李文成先在滑县起义后,直趋京师,林清在北京城内起事,与李文成里应外合,夺取北京。李文成回到河南,由于行动暴露,被滑县知县逮捕入狱,群众提前起义,救出李文成,占据滑县,队伍发展到七、八万。后来,起义失败,李文成自焚而死,起义军全部壮烈牺牲。林清在北京不知河南发生变故,仍按计划进行部署。9月15日,林清组织200多名教徒,分成东、西两队,由太监接引分别由东、西华门闯入紫禁城,官军调千余人入宫镇压,由于力量悬殊,攻打清宫失败,最后林清在黄村被俘牺牲。这次直接威胁京师的起义,给清王朝统治者极大的震撼,连嘉庆都惊呼这次“变生肘腋,祸起萧墙”的事件,实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天理教起义 天理教起义Tianlijiao qiyi清代嘉庆年间天理教发动的农民起义。天理教又名八卦教,乃白莲教支派。信奉“真空家乡,无生父母”八字真诀,崇拜太阳,教徒遍于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 按照八卦分为8区组织会众。天理教的组织者主要有河南滑县的李文成和北京大兴县黄村的林清等人。嘉庆十一年(1806)教徒推林清为首领,主坎卦,后总领八卦。天理教提倡贫者互助, 入教要交 “根基钱”,并把“根基钱”分给贫民。林清、李文成与各地的其他教首都有联系, 经过一段准备, 约定在嘉庆十八年 (1813) 九月十五日,八方共起,并由河南派人支援河北,进攻北京皇城。不料河南滑县起义的机密泄漏, 李文成被捕下狱。滑县教徒为营救李文成,聚集3000人,于九月七日提前起义, 他们杀死知县, 救出李文成, 占领县城。起义军进占要塞道口镇, 又分军攻取了山东定陶、曹县。李文成在滑县“开帅府、设羽帐”(兰簃外史 《靖逆记》卷5)被推为天王, 下设地王、人王、元帅等, 建立了农民政权。清廷调那彦成、杨遇春、杨芳等率军镇压, 道口、定陶、曹县相继失陷, 滑县被围。十一月初, 李文成转战于辉县, 在司寨战败自焚而死。清军进围滑县,城破后起义将领大部分战死,河南、山东的起义失败。河北的林清等人仍然按原计划起义, 于九月十四日派200人分成两个小队混入北京城。九月十五日, 陈爽一队入东华门, 陈文魁一队入西华门, 由入教的清宫太监作向导, 攻入皇宫, 有的冲到隆宗门, 有的冲到养心门, 与护军展开激战。清廷调来火器营围攻, 起义军人少势孤, 才不得不退出皇宫。九月十七日因叛徒告密,林清在黄村被捕遇害。这次起义不仅在豫、冀、鲁等地打击了封建统治者,而且攻入了皇宫, 更使清廷坐卧不宁。 ☚ 苗民起义 八旗制度 ☛ 天理教起义清朝农民起义。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又名八卦教、荣华会。教徒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教首有李文成、林清等。嘉庆十七年(1812),李、林约定次年九月十五日在河南、北京同时发动起义。后河南事泄,李被县衙捕获下狱。李妻张氏与宋之成等遂于九月初七日提前起义,攻入滑县,杀知县,救出李文成等。李即在滑县“设羽帐”,建立政权,建元天顺。起义军很快发展到数万人,控制了长垣、曹县、定陶等地。清廷急忙派重兵包围滑县城。后李率主力进行转移,兵败, 自焚牺牲。另外,北京天理教仍按原计划发动起义,起义军由入教太监引导分别从东化门、西华门攻进皇宫,在隆宗门与清宫卫兵展开激战,至今隆宗门匾额上仍有当年作战留下的箭镞痕迹。后起义军因援军未到,起义失败。林清也被捕牺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