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左、右赞善大夫宋初阶官名。
职源唐龙朔二年(662)始置。初以左赞善大夫代太子中允,右赞善大夫代太子中舍人。咸亨元年(670),复中允、中舍之职,而左、右赞善大夫别自为官(《通典·职官典》12《太子庶子·附赞善》)。
职能宋初为文臣迁转官阶,无职事。元丰新制,易为寄禄官通直郎阶。
官品宋初沿唐品之旧,为正五品下(《大唐六典》卷26)。元丰新制废罢此官。
简称与别名❶赞善大夫。太子左赞善大夫、太子右赞善大夫均可省称之。《朱子语类》卷112《论官》:“今之东宫官属极苟简,……如赞善大夫诸官,又但为阶官。” ❷右赞善大夫。全称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宋史 ·王嗣宗传》:“授大理寺丞、通判睦州,改右赞善大夫、徙河州。”《宋史·职官志》8《建隆以后合班之制》:“太子中允、左右赞善大夫 内殿崇班 閤门祗候 太子中舍洗马。” ❸赞善。《玉壶清话》卷8:“王化基 兴国二年及第于吕蒙正榜,释褐授赞善、知岚州。”《宋史·王化基传》:“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常州,迁太子赞善大夫、知岚州。” ❹宫赞。《林和靖诗集》卷1《和史宫赞》:“鹤迹秋偏静,松阴午欲亭。”同书卷3《送史宫赞兰溪解印归阙》:“春坊冠盖还朝籍,宝婺溪山别县斋。”按:史某以赞善大夫阶出任兰溪知县,任满归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