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子舍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官名。舍人一官始见于《周礼·地官》。战国及汉初王公贵官都有舍人。《汉书·高帝纪》唐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秦汉置太子舍人,为太子官属。 ☚ 祟 沆瀣之水 ☛ 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官名。汉沿秦置,为太子属官。汉代相当于郎中,选良家子孙充任。东汉以舍人入直宿卫。凡未立太子时,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属少府。魏晋以后沿置,多用以掌文翰。隋炀帝曾改名管记舍人,其职相当于朝廷的中书舍人。 ☚ 太子中舍人 太子通事舍人 ☛ 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官名。为太子官属。见“东宫官”。 ☚ 太子中舍人 资善堂 ☛ 太子舍人官名。太子官属。汉魏始置。唐代为太子右春坊官员,置六人,正四品上。龙朔中曾改为右司议郎,不久复旧。职比中书舍人,掌太子令文表章的书写宣行及处理内外进奏文书。 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官名。商周时期置。此后历代沿置,至清代废。掌东宫宿值及行令、表启等事。《后汉书·百官志四》: “太子舍人,二百石。本注曰: 无员。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汉官》 曰: 30人,选良家子孙〕。”《旧唐书·职官志三》: “舍人4人,(正六品) ……舍人掌行令、书令旨及表启之事。” ☚ 太子庶子 太子仓令 ☛ 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官名。秦始有。汉因之,秩二百石,比郎中,选良家子孙。晁错、郑当时为太子舍人。后汉无员,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凡帝初即位,未有太子,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属少府。魏因之。晋有太子舍人16人,职比散骑中书侍郎,从驾则正直从,次直守。妃出则次直从。晋王衍以名门超为太子舍人,又乐广、潘岳、夏侯湛并为之。元帝大兴元年 (318),以太子舅虞胤为舍人。宋有4人。齐置1人。梁有16人,掌文记。陈因梁制。后魏亦有,北齐典书坊置太子舍人20人。隋典书坊有8人。炀帝改为管记舍人,减4人。唐复为太子舍人4人,掌侍从表启,宣行令旨,分判坊事。龙朔二年(662),改为右司议郎,咸亨元年 (670)复旧。宋乾道、淳熙、开禧各以故事并置太子舍人。庆元元年 (1195) 以中舍人在舍人上,辽亦置太子舍人。 ☚ 中舍人 太子通事舍人 ☛ 太子舍人tài zǐ shè rén官名。掌行令书、表启等。秦置此官,西汉因之,比郎中。东汉无员限,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魏沿汉制。晋置十六人,职比散骑中书侍郎;驾出,正直从次直守;妃出则次直从。南朝宋齐梁陈皆置,掌文记。北魏也置。北齐典书坊置二十人,隋置八人;炀帝改为管记舍人,減四人。唐仍称太子舍人,四人,正六品上,掌行令书、表启等。其后,宋辽等也置太子舍人。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舍人》、《新唐书·百官四上·右春坊》、《宋史·职官二·太子中舍人、舍人》、《辽史·百官志三·右春坊》。 太子舍人官名。秦朝置,为东宫属官。西汉隶太子太傅、少傅,职如郎中,掌轮流宿直东宫,选用良家子充任。东汉时隶太子少傅,秩二百石,无员限。魏七品。晋朝掌文章书记,员十六人,七品,初隶太子太傅、少傅,后改隶太子詹事。南朝宋七品,梁三班,陈七品,北魏从六品。北齐时为詹事府典书坊属官,员二十八人,从六品。隋初沿置,掌书令表启,员八人,从六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称管记舍人。唐初复置,隶太子右春坊,掌行令书、令旨及表启等,员四人,正六品上。 太子舍人官名。秦始置,西汉沿置,职比郎中,选良家子孙为之。东汉无固定员额,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凡皇帝初即位,未有太子,太子官属皆罢,唯太子舍人不省,隶属于少府。魏沿置。晋制太子舍人职比散骑、中书侍郎,宋齐沿置。梁以太子舍人掌文记,陈因之。北魏亦置太子舍人,北齐以太子舍人属典书坊,位在太子庶子之下。隋唐之制同北齐。宋代沿置,以他官兼充,无职司。参见“典书坊”、“左春坊”。 太子舍人东宫官属名。 职源西汉已有太子舍人(《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晁错传》)。 职掌立皇太子,备东宫官僚,兼官。徽宗政宣间,太子舍人分工撰述皇太子宫章表、文字,五日到东宫干事一次(《宋会要·职官》7之25)。 品位宋初依唐制正六品上。元丰改制以后为从七品(《分纪》卷29)。太子舍人虽与太子中舍人同品,但位次于太子中舍人。“中舍人又在舍人上”(《通考·职官》14《太子庶人·附舍人》)。 简称舍人。《长编》卷92庚戌:“记室参军、左正言、直史馆晏殊兼舍人,赐金紫。”《宋史·晏殊传》:“擢左正言、直史馆,为昇王府记室参军。岁中,迁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