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局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始建时名“卖药所”,1103年改为此名。1114年又更名为“医药惠民局”。 太平惠民局监当局名。隶太府寺。
职源与沿革北宋熙宁九年六月在京师设太医局熟药所(《长编》卷289丁卯)。崇宁间增药局七,其中五局为惠民局。徽宗朝改称“太平惠民局”。南宋初罢。绍兴六年正月四日复置太医局熟药东、西、南、北四所,绍兴十八年闰八月二十三日改名“太平惠民局”(《合璧后集》卷50《监太平惠民局》,《宋会要·职官》27之66、67,《铁围山丛谈》卷6)。
简称❶惠民局。《咸淳临安志》卷9《惠民和剂局》:“在太府寺内之右,制药以给惠民局。”《要录》卷158,绍兴十八年闰八月戊申:“改行在熟药所为太平惠民局。” ❷惠民。《铁围山丛谈》卷6:“都邑惠民多增五局,货药济四方。”《合璧后集》卷50《监太平惠民局》:“崇宁中,增置七局,揭以和剂、惠民之名。”《宋会要·职官》27之67:“(绍兴)十八年闰八月二十三日朝旨,熟药所依在京改作‘太平惠民局’。” ❸卖药所。太平惠民局以卖药为职守,故有此别称。《宋会要·职官》27之69:“宋政和四年,尚书省言:‘修合、卖药所,本《周官》医师教民之意。今只以都城四壁并商税院东出卖熟药,非创置“惠民”之意,况今局事不隶太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