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冰川地貌太白山主峰曾发育第四纪末次冰川,其时代距今6万年至8000年前,属于晚更新世太白冰期。太白古冰川以拔仙台为中心,北起文公庙,南到三清池,西止跑马梁,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保存着一次冰期的完整遗迹:自拔仙台向四面伸出五条冰川槽谷,槽谷间有三条顺势舒展的刃脊,拔仙台等七座角峰嵯峨屹立,大爷海等四个冰斗步步高悬,西跑马梁上则是光秃平坦的一片石海。此外,佛爷池冰窖、三官殿雪坑、三清池终碛和侧碛,以及冰后期的现代冰缘现象—石环与石多边形等冰川证物清晰多样。 角峰与刃脊:从拔仙台—东跑马梁有七座角峰,它们呈棱角锥体,危岩毕露,高峻挺拔,陡坡上布满雪蚀槽。拔仙台至文公庙以及二爷海东西两侧顺势伸展出三条刃脊,锐利高耸,其间为冰川槽谷。 槽谷:以拔仙台为中心,北为大爷海槽谷,东西分别为红水河和三官殿槽谷,西南和东南分别为佛爷池槽谷和二爷海—三清池槽谷,谷长0.5~2.5公里,宽数十至700米,分布在海拔3060—3600米之间,二爷海—三清池槽谷是五条槽谷中最大、最完好的一支。多数槽谷谷肩高出谷底,构成两级套谷,尾部出现终碛,由全棱角的花岗岩块砾和碎石组成,终碛之下变为“V”型谷。 冰川:槽谷上部排列着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四个冰斗,均呈圈椅状,于冰川退后积水成湖。湖面积以玉皇池最大,为2.6万平方米,二爷海最小,仅4700平方米。水深7—17米,常年不涸。这四个冰斗分别位于海拔3570、3630、3480和3330米处,冰斗前有一冰坎,且有冰口,下接槽谷。 冰窖与雪坑:三爷海之西以刃脊相隔有佛爷池冰窖,窖底呈椭圆形,直径1公里,南侧有二开口与槽谷相接,三官殿为一雪坑,呈四周向中心缓倾斜的浅盘形,坑中满布块砾。 冰帽:位于海拔3560—3660米光秃平坦的西跑马梁上,为一片石海,其上遍布块砾、巨砾和雪坑。 石环与石多边形:为冰后期现代冰缘气候下,在地形较平坦的西跑马梁及二爷海、三爷海冰斗中形成无数的石环和石多边形。石环直径1—3米,由大小不一的碎石形成圆环,环内为砂粒和泥土。石多边形状如蜂巢,多群体出现,在西跑马梁上每隔数步即有一个,犹如“马蹄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