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阁紫烟
澳门八景之一。主要指妈阁庙景致。妈阁庙是妈祖阁的俗称,原名天妃宫、正觉禅院。相传由移居澳门的福建人创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妈阁庙的日常事务向来由漳州、泉州和潮州人组成的“三州同乡会”值理会负责管理。妈阁庙位居澳门三大古庙之首,是澳门开埠的历史见证。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抵达澳门之初,在妈阁庙门前埠头登岸,听闻“妈阁”的闽语,遂将此音转认为“马交” (MACAU),并以此来称呼澳门。“马交”因此成为澳门的别称。妈阁庙历来为游人必到之处,一直香火鼎盛。平时专设有鞭炮燃放区。凡有外籍旅游团来庙参观,均燃放一大串鞭炮,既显风俗,又示欢迎。该庙经常紫烟弥漫,一派祥和。以“紫烟”形容此景象,有吉祥之意,暗喻澳门福地,紫气东来。此景名参考鲁茂提议的“妈阁参神”、云独鹤提议的“妈阁晚钟”和黄伟洪提议的“妈阁神庙”,而直接采用罗景仁提议的景名以命之。景名幽雅,道出神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