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的蜕膜反应
当受精卵发育形成胚泡的时候,母体子宫内膜已做好迎接胚泡植入的准备。排卵之后,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转变。排卵后一周,子宫内膜增厚,内膜中子宫腺变长、弯曲,腺腔扩大,腺细胞合成大量糖原,并分泌到腺腔中,故腔内充满着含糖原等营养物质的浓稠粘液,可为胚泡提供充足的营养。螺旋动脉变长,固有层中组织液增多,内膜水肿,基质细胞增多并肥大。这些变化均使子宫内膜变得厚而松软,并富于营养物质,如同松软肥沃的土地,正是胚卵植入所需要的条件。植入时的子宫内膜正处于分泌期,植入后的子宫内膜血液供应更加丰富,腺体分泌更加旺盛,内膜进一步增厚,基质细胞变肥大并含有丰富的糖原与脂滴。子宫内膜的这一系列变化称蜕膜反应,此时的子宫内膜改称蜕膜。根据蜕膜与胚胎的位置关系,可将蜕膜分为3部分:
❶基蜕膜,是胚胎植入处的深部蜕膜;
❷包蜕膜,是覆盖在胚胎宫腔面的蜕膜;
❸壁蜕膜,子宫其余部分的蜕膜。胚泡的植入部位通常在子宫体部或底部,最常见于子宫的后壁。如果植入发生在邻近子宫颈处,在此形成胎盘,称前置胎盘。在分娩时,前置胎盘可堵塞产道,造成胎儿娩出困难。若胚泡植入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称子宫外孕。子宫外孕常发生在输卵管,是因为受精卵没能及时到达子宫,在输卵管内停留的时间过长,胚泡就在输卵管壁植入。可造成输卵管破裂,腹腔内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