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美学思想mengzi de meixue sixiang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战国时邹人。《孟子》一书是其思想和言行的记录。孟子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❶论人格美。孟子认为,人性善,人生来便有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萌芽,要使这种萌芽发展成长,使人具备完美的道德,就必须通过道德的修养。这种道德的修养有善、信、充实、大、圣、神六个等级,这也是人格美的六个等级。
❷论美感共同性。孟子认为,人有共同的美感,因为人有共同的感官和共同的心态,所以人对义理也一定会产生共同的爱好,音乐就源于这种共同的爱好。
❸论养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是一种主观精神力量,是个体人格美的充分表现。孟子的这种“养气”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影响较大,我国历代文论、画论中关于“气”的理论,有许多与孟子的“养气说”有渊源的关系,如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韩愈的气盛言宜说,桐城派文论的文气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