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注释】 【赏析】 屈原正道直行,受到朝中小人谗毁排挤,被放逐到汉北鄂渚。到顷襄王即位,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沅湘流域。当《卜居》出现时,屈原已经流放三年,心中郁积了太多的不平与彷徨。为此,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信念作了一次认真的反思和检讨。屈原说: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意思是:宁愿像千里马一样气宇轩昂正直人生,还是像水中的野鸭子一样,随波上下,保全自己的躯体?宁愿与骏马一起并驾齐驱驰骋千里,还是像驽马一样胸无大志平庸一生?宁愿与黄鹄一起比翼高飞,还是与鸡和野鸭一起在地面争夺食物? 屈原忠而见疑,信而被谤,流放数年后,依然报国无门,于是求卜于太卜郑詹尹,借此发出一系列痛苦的疑问。但他的思想和核心价值取向始终围绕着:是继续坚守高洁的心性和节操,还是屈身逢迎以谋取私名。 屈原的回答是明确、坚定、正直和毋庸怀疑的,那就是始终坚守高洁的节操和品性,决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在“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的排喻中,出现了一褒一贬两种对立的比喻形象,表面上看,作者似乎未作取舍,而究其实,这种两疑的句式正是诗人宣泄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一股凛凛正气,沛然弥漫鼓荡于字里行间。诗人取什么,舍什么,不是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么。 再结合“与骐骥亢轭”、“与黄鹄比翼”的奇喻,诗人那搏击长空、腾跃万里的情志,不是凸显得格外清峻、高洁么!而对奸佞小人的处世哲学,则比之为“随驽马之迹”、“与鸡鹜争食”,斥之为“偷生”、“全躯”,那流溢出的鄙夷不屑之概,不正寄托着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和深切的憎恶之情么。 《卜居》句式变化多样,短到四言,长到九言,参差错落,不拘一格,完全随着情感的起伏而变化。而用韵自由,没有固定格式,类似一种新文体——散文诗,也打破了传统“楚辞”直抒情怀的模式,成为“不歌而诵”的汉赋先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