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它山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它山堰 它山堰是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著名的水利家王元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位于浙江省鄞县鄞江西侧它山、庙山之间的樟溪与鄞江相接处。全长134.4米,面宽4.8米,高10米。堰坡左右各有36级石阶。堰体上部均由长2—3米,宽1.4米,厚0.2—0.35米的条石砌筑成。它山堰的主体周围修建一系列辅助设施和配套工程:在堰东的南塘河上,是乌金、积渎、行春三座矸闸,它们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引池完整、滞蓄可靠的水利系统;堰的北面及两侧,为洪水湾、官地墩和回沙闸,用以阻咸,蓄淡,排涝,抬高水位和沉淀泥沙;另外,还设有测水尺,分水龙舌尖等。整套工程设计科学,建造严谨,成龙配套,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1988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古纤道 东阳卢宅 ☛ 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宁波市西南,883年(唐大和七年)贸县(今鄞县南)令王韦主持兴建,是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天一阁 胡庆余堂 ☛ 它山堰 它山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鄞江镇它山旁。建于唐文宗大和七年(833),至今保存完好。堰全长135米,宽5米,高约10米。堰面用2—3米长,0.5至1米宽,20—30厘米宽的石块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与堰配套的有乌金、积渎、行春三碶。堰和碶的作用是把鄞江与内塘河隔开,起到阻咸、蓄淡、泄洪和引水灌溉的作用,使鄞西160平方公里的农田受益。由于它山堰的构造独特,水利效益显著,引起国内外水利专家们的重视,常有国内外研究者前往参观。堰的周围有它山庙、四沙闸及古碑等遗迹。 ☚ 梁山伯庙 3. 余姚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