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庚申shǒu gēng shēn道家在庚申日静坐不眠,以杀尸鬼,谓之守庚申。温庭筠《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风卷蓬根屯戊己,月移松影守庚申。 守庚申道教的一种修养方法,起于“三尸”迷信。汉代的《太平经》和晋葛洪的《抱朴子》曾有“三尸虫”之说,后衍为守庚申的修炼方法。说是人食百谷,遂致邪魔聚身,有上尸青姑、中尸白姑、下尸血姑等三虫(一名彭琚、彭质、彭矫等“三彭”)居人首足胸腹,伐人性命,或伺察人的隐私过恶,每于庚申日向天帝告发。故人须在庚申日彻夜不眠,守之以免三尸作崇。萧梁陶弘景《真诰》卷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二、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二,均有关于守庚申的记载。 守庚申之法在唐代较为流行。柳宗元《骂尸虫文》、白居易《不睡》诗和许浑《赠王山人》诗均曾提及。唐权德舆《与道者同守庚申》诗对此法描写最详。诗云:“洞真善救世,守夜看仙经。俾我外持内,当兹申配庚。斋心已恬愉,澡身自澂明。沈沈窜帏下,霭霭灯烛清。四支动用息,一室虚白生。收趋忘趋舍,叩齿集神灵。伊予嗜欲寡,居常疴恙轻。三尸既伏窜,九藏乃和平。……”可见守庚申包括斋戒、沐浴、凝思、静坐、叩齿等项目,是在驱三尸名义下的一种健身方法。 守庚申shǒu gēng shēn道教认为,庚申日人身上的三尸神要到天曹报告人的罪过,故逢庚申日斋戒静坐,可以消灾难,安神志,求得长生不死:小道们曾劝说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爷于今夜~时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六三·1512) 守庚申道教方术。指修道者在庚申日通宵静坐无眠。道教认为人体内有“三尸神”,它们分别居于人的头、腹、足中。三尸专记人的罪过,每至庚申日人睡眠之时,便上天入地,在天曹地府里告人罪状述人过恶。司命之神便据此减人寿籍。于是修道者每至庚申日便通宵不眠,使三尸神不能离本体去言己过。三尸神的说法,对人的行为有约束作用。从中也可看到道教人神关系的特殊之处,即人并非绝对地匍伏在神的脚下,人可以用种种手段去对付神,并企图掩神耳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