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晋悼公十一年(前562年),魏绛徙治安邑。至魏文侯二十二年(前403年)立为诸侯。至魏惠王九年(前362年),魏人居安邑,前后约二百年。后安邑设县。秦于此置河东郡。汉晋因之。北魏孝文帝改此安邑为北安邑,而另于其西南今运城市安邑镇置南安邑。后北安邑改称夏县,南安邑称安邑县,相沿至今。今其地犹存安邑城址,俗称“禹王城”。其外郭城平面略呈梯形,北窄南宽,北垣长二千一百米、西垣长约四千九百八十米、南垣残长三千五百六十五米、东垣残长一千五百三十米。宫城居中,略呈方形,周长约三千二百七十米。秦汉以后外郭城内缩至西南部,平面略呈方形,周长约六千五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