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宋之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宋之问约656—712唐初诗人。字延清,一字少连,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初任洛州参军,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倾附张易之兄弟。武则天曾至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赐以锦袍。及他的诗做成,则天以为高于东方虬,夺虬锦袍转赐他。张易之兄弟失败,贬为泷州参军。不久逃归,匿于洛阳人张仲之家。张仲之等谋杀武三思,他前往告密,得武三思欢心,起为鸿胪主簿。景龙(707—710年)中再转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因知贡举受贿,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流放钦州。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赐死。他的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另有一些写官场失意、闲适旅游,极少数写得较有感情。诗歌形式上讲究声律、对偶,使律诗体制逐渐定型化。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宋之问 宋之问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上元二年进士,历官尚方监臣、考功员外郎等职,后贬越州长史,又流配钦州,赐死。为人好邀功取宠,巴结权贵,先后谄附张易之、太平公主、安乐公主,还告发朋友,为世人唾骂。其诗多应制之作,无可取。唯于流贬期间有些感伤悲凉的抒情篇章,如《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为人传诵。其诗注重声韵,力求工致,对近体诗形式的定型有其贡献。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 沈佺期 贺知章 ☛ 宋之问 宋之问宋之问 (约656—712) 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 (今山西汾阳) 人,一说虢州弘农 (今河南灵宝) 人。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睿宗时贬钦州,赐死。诗与沈佺期齐名,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放逐途中诸诗则表现了感伤情绪。律体形式完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 《宋之问集》。 ☚ 游昌化山精舍 宿清远峡山寺 ☛ 宋之问 宋之问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排行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武周天授元年(690),与杨炯分直习艺馆,后授洛州参军,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因依附张易之,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坐贬泷州参军。神龙二年春,逃还洛阳,匿张仲之家。会仲之与王同皎谋杀武三思,之问令兄子告发其事以自赎,擢授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不久,转户部员外郎,兼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708),迁考功员外郎,景龙三年,知贡举。因遭谮毁,贬越州长史。睿宗景雲元年(710),以曾谄附张易之、武三思,再流徙钦州。玄宗先天(712—713)中,赐死徙所。宋之问为武后中宗朝宫廷诗的代表作家,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以词采音韵精切工整著称,与沈佺期诗歌风格、内容相近,号称“沈、宋”。他们在齐梁新体诗与乐府民歌及王绩、杨师道、上官仪已有的五律、七律形式的基础上,吸收上官仪的“六对”、“八对”说和“初唐四杰”的五律创作经验,使五律更为成熟,达到了“典丽精工”的地步。胡应麟说:“七言律滥觞沈宋。”对此作有充分肯定。晚年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较之早期应制之作,不仅内容较为充实,且含蓄凝炼,诗风亦有明显变化。如《渡汉江》、《度大庾岭》、《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等,抒发迁谪之悲,沉痛哀切,感情极为真挚。另外,一些送别诗如《送杜审言》也真挚动人。还有一些描写女性诗,表现了他对女性的同情和歌颂,如《息夫人》、《浣纱篇赠陆上人》等,一些山水之作寓情于景,亦有一定的艺术性。唐人对宋之问评价甚高,元稹云:“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并序》)。充分肯定其在诗史上的地位。宋之问集原有其友人武平一辑集十卷,今传本已非原貌。今存诗三卷,见《全唐诗》卷五一至五三,《全唐诗补编》辑有佚作。《旧唐书》卷一九○中、《新唐书》卷二○二、《唐才子传》卷一有传。 ☚ 刘宪 张循之 ☛ 宋之问?—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西南)人。唐代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高宗上元二年进士。武后时召直习艺馆,后历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预修《三教珠英》。因亲附张易之,贬泷州参军。后逃归,藏张仲之家,知仲之谋刺武三思,乃告密,得擢鸿胪主簿。中宗景龙二年为户部员外郎、加修文馆直学士,迁考功员外郎。因知贡举受贿,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流放钦州,后赐死。原有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宋之问 宋之问,唐律诗之祖,诗未尝不佳……字字细密。 律诗至宋之问,一变而精密无隙矣。 之问 (五古) 篇什颇盛,意似规模三谢,第律诗时时杂之。 延清排律,如《登粤王台》、《虚氏村》、《禹穴》、《韶州》、《清远峡》、《法华寺》等篇,叙状景物,皆极天下之工。且繁而不乱,绮而不冗,可与谢灵运游览诸作并驰,古今排律绝唱也。 宋古诗多佳,真苦收之不尽。律诗扈从、应制诸篇,实亦不能高出于沈。山水丽情,则沈犹竹生云梦,宋则伶伦子吹之作凤鸣矣。 其源出于谢元晖、沈休文。五言长篇蔚密,短篇明秀,高凌宣远,卑拟韩卿。七言短章,独开蹊径,玩词已尽,而寻味方永,实文坛之独帜,韵府之高言。《明河》发咏,为西昆之体所师意焉。应制律词,特饶风韵,后惟钱起足以方之。 之问诗文情并茂,虽取法齐梁,而古调犹未尽泯。自杜审言下逮蒋挺辈,并入近体,惟杂曲作齐梁耳。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旧唐书》谓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新唐书》则谓汾州(今山西汾阳附近)人。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后召令与杨炯于习艺馆供职,后授洛州参军,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神龙元年,因谄事权贵张易之,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不久逃归,依附武三思,召为鸿胪主簿。中宗李显增置修文馆学士,他与杜审言等同入选。后以知贡举受贿,贬越州(今浙江绍兴县)长史。睿宗即位,以其阿附太平公主,流放钦州(今广东省钦县)。玄宗初,赐死贬所。 宋之问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一说虢州(今河南灵宝县)人。上元二年(675)举进士,与杨炯分直习艺馆。后授洛州参军,转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因谄事张易之兄弟,易之败,贬为泷州参军。又以趋附武三思,升为鸿胪主簿。中宗景龙(707—709)中迁考功员外郎。以贪赃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流配钦州,赐死。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新唐书》载:“魏建安后及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可见其对近体诗的形成发展有较大贡献。其赋今存《太平公主山池赋》、《秋莲赋》2篇,以后者更为人所称赏。原有集10卷,已佚,今存明人辑《宋之问集》2卷。 ☚ 宋璟 张耒 ☛ 宋之问 宋之问?—712Song Zhiwen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人(今山西汾阳),仕于武周朝廷。他为人无操守,先后因阿附张易之和知贡举受贿遭贬。唐睿宗即位,将他流放钦州,后赐死。他在当时诗名甚大,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其诗多应制、酬赠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美,曾得武则天赏识,是典型的宫庭诗人。流放后,多表现感伤情绪,诗风明显变迁,内容较为充实,感情真实,在诗的形象、构思方面也都有所创新,如《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渡汉江》等,向称名作。《渡汉江》一首尤其生动形象、含蓄凝炼,是绝句中的精品。有《宋之问集》10卷,已佚,明辑有《宋之问集》2卷行世。 ☚ 沈佺期 张若虚 ☛ 宋之问 宋之问?—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仕于武周朝廷。他为人无操守,先后因阿附张易之和知贡举受贿遭贬。唐睿宗即位,将其流放钦州,后赐死。他在当时诗名甚大,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其诗多应制、酬赠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美,曾得武则天赏识,是典型的宫廷诗人。流放后,多表现感伤情绪,诗风明显变迁,内容较为充实,感情真实,在诗的形象、构思方面也都有所创新,《度大庾岭》、《题大庾岭北铎》、《渡汉江》等,向称名作。尤以《渡汉江》形象生动、含蓄凝炼,是绝句中的精品。明人辑有 《宋之问集》 二卷行世。 ☚ 陈子昂 贺知章 ☛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临汾)人。宋之问少年时就以诗歌闻名,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中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很受恩宠。曾因巴结权贵张易之被贬泷州参军。唐中宗时官考功员外郎知贡举,因受贿再贬流放,被唐玄宗赐死。 ☚ 岑参 张九龄 ☛ 宋之问约656—712唐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先后谄事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及太平公主,睿宗时流钦州,赐死。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多点缀升平、歌功颂德之作,然属对精密,注重声律,为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原有集十卷,已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 (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后时,曾任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因谄事张易之。被贬为泷州参军。后以揭发张仲之谋杀武三思事,得升为鸿胪主簿。中宗时,官至考功员外郎,为修文馆学士。睿宗时,贬至钦州,赐死。原有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其诗名重当世,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但大都是应制、赠酬之作,以靡丽的文辞粉饰升平,多不足取。较佳者为其贬谪之后的作品,如《题大庚岭北驿》、《渡汉江》等。以其注重声律,对唐代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 王勃 沈佺期 ☛ 宋之问about 656~712Song Zhiwenpoet of the Tang Dynasty.Works: Writing on the North Posthouse of Dayu Mountain,Crossing Dayu Mountain,Crossing Han River,etc. 宋之问约656—712唐诗人。字延清,一字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后贬钦州,赐死。诗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多歌功颂德之作。放逐途中诸诗,较为优秀。律体谨严,形式完整,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有《宋之问集》。 宋之问656?—712唐诗人。名少连字延清。汾州(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河南灵宝县)人。上元进士,年轻时即知名,曾任左奉宸内供奉。谄事张易之兄弟,善看风色,巧于逢迎。先天中赐死。他作诗讲究音韵、对仗,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较多贡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