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说location theory大脑心理功能定位的学说。主张具体的感觉、知觉和行为过程由大脑的特定部位或区域控制。18世纪末德国神经解剖学家加尔(F.J.Gall)及其弟子施普茨海姆(J.G.Spurzheim)提出颅相学,认为大脑皮层可分成许多独立的功能区域,分成包括记忆、野心、性欲、信赖、忠诚、良信等42种心理能力。它虽首创脑功能定位说,但因缺乏科学依据,受到许多科学家的反对。1861年,法国神经学家布洛卡(P.Broca)运用临床法发现了额下回为言语运动中枢(后称布洛卡区)。19世纪70年代,德国医生弗里奇(G.Fristch)和希齐格(E.Hitzig)发现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此后,其他人又陆续发现一些感觉中枢,如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听觉中枢位于颞叶,知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大脑皮层功能的定位有更加精确的测定。研究表明,大脑皮层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不同,按其细胞类型、构建特征等,学者们将其分为若干区,数目不一,较为通用的是布鲁德曼(K.Brodman)分成的52区。不同区域不仅结构不同,功能亦有差别。定位说有其合理之处,但单纯强调特殊脑区与特殊功能的绝对联系而忽视整体统一则是偏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