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定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定赤定赤 定赤,赤德松赞之子,赤德松赞病死后,他继承汗位,成为吐蕃王朝第九位赞普。他在位11年,即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至宪宗元和十年 (804——815)。 定赤执政后,在对内政策上,仍继承其父衣钵,维持佛教的统治地位,以限制信奉本教的贵族势力,巩固赞普的统治地位; 加强对辖地贫苦人民和奴隶的剥削。 在对唐的关系上,定赤看到自己上台后,军事力量已无法与唐抗衡,不得已采取与唐和好的政策。他上台后的第二年 (805),就复信与唐求好,并趁唐修建德宗山陵之机缘,派使团入唐,以贡献德宗山陵金银、衣服、牛马等物名义,表示亲善。为恢复与唐政权的友好关系,定赤处心积虑地做了安排,他看到唐朝内地佛教发展迅速,僧人地位甚高,因此也在代表团中派出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佛教僧师南拨特计泼、班智达等随团去长安,首先与长安高僧接触,再由长安寺院高僧通过关系上书朝廷,婉言调停甥舅关系。这种策略果然取得成功。唐蕃的僧侣在这次和平运动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唐宪宗执政初(806),就回报了定赤伸出的橄榄枝,对他的和善举动做了友好答复,把俘获的17个吐蕃官员放归吐蕃。唐廷又通过长安佛教高僧致书吐蕃僧相钵阐布,请他促进和平实现。当钵阐布将书信转达定赤后,定赤大喜,立即批准归还平凉劫盟时被俘的唐官员郑叔矩、路泌的灵柩(二人已死)及叔矩之子文廷等13人,并派使节持亲笔信一封致唐宪宗,表示愿意归还早年夺取的唐的秦、原、安乐三州,唐廷也非常高兴,派宰相杜佑等与吐蕃来使协商归还步骤。以后十几年间,吐蕃每年都派贡使入朝唐廷,唐政府也准许吐蕃在陇州边塞开互市的要求,吐蕃再次以良马、耕牛换取唐朝的丝织品和茶叶,唐和吐蕃的经济联系又进一步发达起来,相传唐使常朝使节吐蕃,定赤曾拿出许多种茶招待他,并能指出哪是寿州茶,哪是舒州茶,哪里顾渚茶、蕲春茶、昆明茶等,可见茶叶已成为吐蕃上层人物的普遍爱好。定赤执政11年,唐与吐蕃未发生过大的争端。 定赤 定赤? —815吐蕃赞普。赤德松赞子。唐贞元二十年(804)立。唐宪宗时,比年来朝,然又以五万骑入振武军拂鹈泉,万骑至丰州大石谷,钞掠回鹘还国者。元和五年(810),唐遣使并与其国参政浮屠钵掣逋(又作钵阐布)书,敦其促进和盟。六年至十年,遣使入唐朝献不绝,又款陇州塞请互市,唐许之。元和十年死。 ☚ 青云赛纳莱 赤祖德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