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商榷会又称“商榷系”。民国初年的政派。1916年袁世凯死后,旧国会重新召开。国民党议员恢复活动,张继、王正廷、彭允彝等议员成立“客庐系”;林森、居正、田桐等议员成立“丙辰俱乐部”。是年冬,“客庐系”张继出面联合两派,同时拉拢进步党党员丁世峄、孙洪伊组织的“韬园系”,成立“宪政商榷会”,同拥护段祺瑞的“宪法研究会”相对抗,在国会中有相当大的力量。在制宪问题上,宪政商榷会主张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宪法基础,并谋保持西南各省势力。1917年,黎元洪的总统府和段祺瑞的国务院发生了要不要参加欧洲战争的争执,即黎元洪在直系军阀冯国璋和研究系(即“宪法研究会”以外议员支持下反对参战,段祺瑞在研究系议员们的支持下主张参战的“府院之争”,宪政商榷会内支持黎元洪、支持段祺瑞的意见分歧,几陷于瓦解。后分化为“政学会”、“益友社”、“民友社”、“政余俱乐部”四派。 宪政商榷会即商榷会。1916年“洪宪帝制”失败后形成的政治团体。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8月1日,旧国会复会,议员恢复了活动,纷纷成立政治团体。是年冬,张继以国民党领袖的资格,召集“客庐系”、“丙辰俱乐部”、 “韬园系”三个国民党系政团,组成“宪政商榷会”,简称“商榷会”。该会拥护黎元洪,与拥护段祺瑞的宪法研究会相对抗。黎、段府院之争激化后,该会内部政见分歧,复分裂为“政学会”、 “益友社”、 “民友社”和“政余俱乐部”四个派系。 宪政商榷会 宪政商榷会即“商榷会”。1916年,袁世凯死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恢复了旧国会,国民党籍议员也开始恢复活动,先后成立了两个组织。一个是张继、王正廷、彭允彝为首组织的客庐系,一个以林森、居正、田桐为首组织的丙辰俱乐部。9月9日,由张继、吴景濂联络,将两派以及进步党人丁世峰、孙洪伊组成的韬国系,联合组成宪政商榷会。商榷会主张以临时约法作为制定的基础,国家采用两院制,与拥护段祺瑞的宪法研究会对抗,一度在国会中拥有一定力量。不久,府院之争发生,商榷会内因在支持黎、段问题上问题出现了分歧,从而逐渐分裂为: 政学系、益友社、民友社、政余俱乐部四个小的政治派别。 ☚ 宪政研讨委员会 济南战役 ☛ 00001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