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宫体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宫体诗 宫体诗南朝梁陈间盛行的一种诗歌流派。《梁书·简文帝纪》称:简文帝萧纲“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该派的作者除萧纲外,还有庾肩吾、徐摛、庾信、徐陵等。他们的诗作多写宫中女性的姿色、服饰,格调低下,诗风绮靡,是南朝君王、贵族荒淫放荡生活的反映。以描写女性姿容为内容的诗歌,南朝宋齐以来即有出现,但在梁代,由萧纲的提倡,庾、徐等人的扇扬,“宫体所传,且变朝野”,整个诗坛为其笼罩,以至有人斥之为文学的“堕落”(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这种诗风自梁至唐初,其影响延续了一百多年,消极作用甚著。但从诗歌发展过程看,宫体诗的兴起,还与该派诗人对诗歌特征的认识有关,他们虽也强调诗乐与教化的关系,但更强调诗歌要使人“情灵摇荡”(萧绎《金楼子·立言》)。在诗体上,他们重视诗歌声律的谐美,辞藻的秾丽,且有意识的吸收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形式和新鲜的语言,在创作实践方面亦有一些清丽之作。因此,在指出宫体诗内容不健康和诗风靡弱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它们在开拓诗歌题材和扩大诗歌表现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选体 吴均体 ☛ 宫体诗 宫体诗南朝梁代后期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歌流派,其主要作者是萧纲、萧绎以及围绕他们的一些诗人徐摛、徐陵、庾肩吾等。《梁书·简文帝纪》评曰:“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不过,这一诗歌流派起于梁武帝、吴均、何逊、刘孝绰之时,並流行到陈代,陈后主陈叔宝及其御用文人江总、孔范、陈暄等,也属这一范围。对宫体诗的评价,历来不高,因为其内容中有不少是描写妇女体态及其生活的,格调低下的占有相当部分。不过,宫体诗也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创作题材並不限于妇女。庾肩吾、徐陵等诗人写过不少优秀之作,萧纲、萧绎也有清丽可读之篇。 ☚ 永明体 徐庾体 ☛ 宫体诗 南朝梁陈之间以描写和歌咏女性美为特点的一个诗派。“宫体” 之名,始见于 《梁书·简文帝纪》: “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 梁简文帝名叫萧纲,酷好文学,他为太子时,他的宫廷中聚集了一批诗人,他们的一部分诗歌,专写男女之情,以及女性的容貌、举止、情态、衣饰乃至生活环境、所用器物等,辞采艳丽、刻画细巧、音节流畅、情意婉转,从题材到风格都形成显著特征。因其作者最初是太子及太子东宫僚属,故被称为 “宫体诗”。描写歌咏女性之美与专写男女之情并非始于梁朝,如 《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又如汉武帝时的乐官李延年所写歌词: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至于南朝民间歌曲,其中歌咏男女之情者,更是数不胜数,如 《子夜四时歌》: “开窗取月光,灭烛解罗裳。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写得相当直露。宋、齐之间的文人诗,如谢脁 《赠王主簿》: “轻歌急绮带,含笑解罗襦。” 沈约 《六忆》: “解罗不待劝,就枕更须牵。复恐旁人笑,娇羞在烛前。” 更是非常露骨。这类诗不能简单说是 “爱情诗”,古人为其取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艳诗” 或 “艳情诗”。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艳情诗” 不但源远,而且流长,但作为一个太子来提倡这种 “艳情诗”,却是史无前例。他叫宫廷文人徐陵 (后来成为陈朝的 “一代文宗”) 特地编了一部古今诗歌总集 《玉台新咏》,专收历代描写歌咏女性及男女情事的 “艳情诗”,来为其 “宫体诗”张本。萧纲甚至明确宣称:“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这简直是对传统诗教的彻底反叛。陈后主及其宫廷诗人如徐陵、江总转相煽合,推波助澜,“宫体诗”便成为梁陈两代文学的主流。因梁、陈都是短命王朝,故后代史家多将“宫体诗” 视为 “靡靡之音” 或“亡国之音”,甚至将其作为 “反面教材”,要后代帝王引以为戒。唐以后正统文人多以 “轻靡绮艳”四字来为 “宫体诗” 作断语,现代批评家则目其为 “色情”,将其封杀。无庸讳言,以正统观念来衡量,宫体诗的格调不高,“轻靡绮艳” 有之,“色情” 则不尽然。如萧纲的 《美人晨妆》: “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试将持出众,定得可怜名。” 又如江总 《闺怨篇》: “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池上鸳鸯不独自,帐中苏合还空然。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这都是典型的宫体诗,将其与北宋的艳词以及明代的 《山歌》、《挂枝儿》等民歌比较,可以说是 “小巫见大巫”。宫体诗风并未随着南朝的灭亡而消歇,它一直蔓延到唐初,如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人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等,都还明显留着宫体诗的痕迹。 宫体诗 原文 太宗谓侍臣曰:“朕戏作艳诗。”虞世南1便谏曰:“圣作虽工,体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随之。此文一行,恐致风靡。而今而后,请不奉诏。”太宗曰:“卿恳诚若此,朕用嘉2之。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乃赐绢五十匹。先是,梁简文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3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晚年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撰《玉台集》4,以大其体。永兴之谏,颇因故事。 选自《大唐新语》 注释 1.虞世南:初唐时的大臣,后封永兴公。 2.嘉:嘉奖。 3.化:改变。 4.《玉台集》:即《玉台新咏》,诗歌总集名。 释义 宫体诗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艳体诗。亦指由这种艳体诗所代表的轻靡诗风。始于南朝梁简文帝,亦以其为代表。宋严羽《沧浪诗话》:“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胡才甫《沧浪诗话笺注》:“简文帝名纲,武帝第三子。《隋书·经籍志》曰:“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袵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仿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其内容多描绘声色,反映当时统治阶级腐朽轻靡生活。宫体诗注重形式美,追求辞藻华丽,对近体诗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多收当时宫体诗。 宫体诗 宫体诗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艳体诗。亦指由这种艳体诗所代表的轻靡诗风。始于南朝梁简文帝,亦以其为代表。宋·严羽《沧浪诗话》:“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胡才甫《笺注》:“简文帝名纲,武帝第三子。《隋书·经籍志》曰: 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 雕琢蔓藻,思制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仿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其内容多描绘声色,是当时统治阶级腐朽靡烂生活的反映。宫体注重形式美,追求辞藻华丽,对近体诗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南朝陈·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多收当时宫体诗作家的作品。 ☚ 乐府 叙事诗 ☛ 宫体诗 353 宫体诗南朝梁、陈之际流行于宫廷的一种诗体。其内容主要是描写妇女生活和形态体貌,表现闺思闺怨之情。其诗情调流于轻艳。诗风失之柔靡,少数作品露骨地表现色情,格调庸俗低下。“宫体”一词,见于《梁书·简文帝纪》:“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主要宫体诗人有萧纲、萧绎、徐摛、庾肩吾、徐陵等。他们也写过一些清新婉丽的好诗。宫体诗总的倾向是更趋格律化,对后来的律诗的形成,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并影响了后来的作家。 ☚ 永明体 玄言诗 ☛ 宫体诗 宫体诗gongtishi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宫,指太子所居的东宫,萧纲为太子时,写作轻艳浮靡的诗歌,宫廷诗人庾肩吾、庾信、徐摛、徐陵等加以附和,形成了宫体诗风。宫体诗的内容多写男女艳情,格调流于轻靡,有的摹写女性体态及生活琐事,偏于感官性,因而历来引起对宫体诗的批评。但宫体诗的内容不限于男女艳情,还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以及拟乐府诗。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的一些宫廷创作,一般也归入宫体诗。 ☚ 永明体 唐代诗 ☛ 宫体诗 宫体诗宫体诗的名称始见于 《梁书·简文帝纪》。据载,简文帝萧纲曾说过自己 “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又《梁书·徐擒传》记: “ (徐) 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梁书·徐摛传》中并认为徐摛的新变体诗影响了太子宫内的学士们: “摛文体既别,春坊 (即太子宫) 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 及后的 《隋书·经籍志·集部总论》对“宫体诗” 的由来及流变又作了这样的描述与概括: “梁简文帝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 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遂相仿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讫于丧亡。陈氏 (即陈后主叔宝) 因之,未能全变。”综上可以看出,关于宫体诗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宫体为题材纤细、文词绮丽的 “轻艳”之作,二是认为徐摛开创的一种新变诗体,三是认为是以萧纲为主的描写宫廷淫靡生活的 “亡国之音”。后一种说法影响较大,以至人们一提起宫体诗,就认为是描写淫荡生活的作品。今人周振甫在《什么是宫体诗》 (载《文史知识》 1984年第7期) 指出,从现存的作品来看,简文帝确实写了一些反映宫廷淫荡生活的诗作,如 《咏内人昼眠》等,但数量不多; 他手下的太子宫学士如徐摛、庾肩吾、徐陵等人留下来的诗也较少见到这样的作品,可见淫荡之诗于这个文学圈子里影响不太大,《隋书·经籍志》 的批评过于夸张。周振甫的文章最后结论说: 宫体诗是一种新变体诗,它当时流行于梁朝的太子宫,所以称为 “宫体诗”; “新变体” 是就宫体诗的形式而言,而 “伤于轻艳” 是就其内容与风格而言,两者合而为一,即是宫体诗的最主要特征,而简文帝写宫中淫荡生活的那些诗,则不能代表他的宫体诗的全部,他的学士们也很少写这方面的诗,因此不宜把淫荡诗作为宫体诗的代称。 ☚ 柏梁体 上官体 ☛ 宫体诗 宫体诗南朝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记》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但这种风格的诗歌,自梁武帝及吴均、何逊、刘孝绰已开其端。其中何、刘均为山东人。宫体诗的一些主要作家,如徐陵、徐摛等也是山东人。总的说来,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但徐陵、徐摛等仍有一些比较优秀的诗篇。 ☚ 姜国霖 客中作 ☛ 宫体诗南朝的一种诗风。形成于梁,以描写色情为主。在梁简文帝、齐东昏侯、陈后主等倡导下,低级情趣一度控制诗坛。是当时统治阶级腐朽堕落在文学上的反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