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寒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寒泻

病证名。又名寒泄。见《证治要诀》卷八。多因寒气内袭,脾阳虚衰所致。《时病论》卷三:“盖寒泻致病之原,良由感受乎寒,寒气内袭于脾,脾胃受寒则阳虚,虚则不司运用,清阳之气,不主上升,反下陷而为便泻。故所下澄沏清冷,俨如鸭粪,腹中绵痛,小便清白,脉来缓怠近迟。”《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寒泻,腹胀泄注,食即呕吐,理中汤加肉桂、诃子、升麻。”详寒泄条。

寒泻

病名。见《证治要诀》。即寒泄。

寒泻hánxiè

见《证治要诀》卷八。即寒泄。详该条。

寒泻

寒泻

寒泻是指感受寒邪或内服生冷所致的泄泻。临床以泄泻清稀,腹痛肠鸣或兼恶寒身痛为特征。寒泻名见《证治要诀》,又名冷泄。《医学传灯》称冷泻。《杂病源流犀烛》称寒泄。
寒泻的病因病机,多因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气客于肠胃,中阳不运,健运失职,致使饮食物清浊不分,混杂而下。《症因脉治·外感寒邪泻》论:“寒泻之因,真阳素虚,偶值时令之寒,直中三阴之经,则身不发热,口不发渴,小便清利,腹中疼痛,而中寒下利之症作矣。”《时病论》卷三:“盖寒泻致病之原,良由感受乎寒,寒气内袭于脾,脾胃受寒则阳虚,虚则不司运用,清阳之气,不主上升,反下陷而为便泄。”沈金鳌认为:“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泄不有由于寒者乎。”寒泻一般有外感寒邪泄泻与积寒泄泻之分。两者有时可同时并见。治疗当以温中散寒消积为主。另有脾胃虚寒之泄泻,参见“脾泄”条。
外感寒邪泻: 见《症因脉治》。症见肠鸣,腹中切痛,大便溏薄,泄泻清稀,兼恶寒身痛,无发热口渴,小便清白,苔白,脉多迟缓。因寒邪直中三阴,脾胃受寒,而又多内伤生冷,积滞肠胃,气机不运,传化失常所致。治宜温中祛寒。方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等。此外,如卒暴感寒,病势迅猛者,如《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暴泄,太阳传太阴,大肠不能固禁,卒然而下,大便如水,其中有小结屎硬物欲起又下,欲了不了。小便多清,或身冷自汗,气难布息,脉微呕吐,此寒也。急以重药温之。宜浆水散。”
积寒泄泻: 见《症因脉治》。症见腹部胀满,冷痛绵绵,泻下鸭溏或有完谷不化,苔白或垢浊,脉沉而迟。因饮食不慎、过食生冷,寒滞中焦,脾胃困阻,传化失常所致,治宜散寒化滞。方用《症因脉治》的草蔻丸,甚者合补中汤,并宜参入消积化滞等药。

☚ 风泻   暑泻 ☛

寒泻hán xiè

cold diarrhe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4 11: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