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导水茯苓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导水茯苓汤《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一引德生堂方。又名茯苓导水汤。赤茯苓、麦门冬、泽泻、白术各三两,桑白皮、紫苏、槟榔、木瓜各一两,大腹皮、陈皮、砂仁、木香各七钱半。为粗末,每服半两,加灯草二十五根,水煎,空腹服。功能行气化湿,利水消肿。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塌陷,手起随手而高突,喘满倚息,不得转侧,不得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时痛如刀割,尿量绝少,其色如黑豆汁者。如病重者,可药用五两,再加麦门冬二两,灯心草半两,水煎,五更,空腹服,渣再煎服。 导水茯苓汤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一【组方药物】 泽泻 赤茯苓 白术 麦冬门(去心)各90克 紫苏 木瓜 槟榔各30克 陈皮 砂仁 木香 大腹皮各22.5克 导水茯苓汤dǎoshuǐfúlínɡtānɡ《奇效良方》方。赤茯苓、麦冬(去心)、泽泻、白术各三两, 桑白皮、紫苏、槟榔、木瓜各一两, 大腹皮、陈皮、砂仁、木香各七钱半。为粗末, 每服半两, 加灯草二十五根, 水煎, 空腹服; 如病重者, 可用药五两, 再加麦冬二两, 灯草半两, 水煎, 五更空腹服。治遍身水肿、喘满倚息、不得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秘涩。 导水茯苓汤 导水茯苓汤本方出自 《奇效良方》卷四十。又名茯苓导水汤。方由赤茯苓、麦门冬(去心)、泽泻、白术各三两,桑白皮、紫苏、槟榔、木瓜各一两,大腹皮、陈皮、砂仁、木香各七钱半组成。 上药㕮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灯草二十五根,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如病重者,可用药五两,再加去心麦门冬二两,灯草半两,以水一斗,放砂锅内熬至一大碗,再下小铫内煎至一大盏,五更空心服,滓再煎服。功能行气化湿,利水消肿。主治脾虚湿盛,头面手足遍身水肿,手按而塌陷,手起随手而高突,喘满倚息,不能转侧,不能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短涩,排尿涩痛,其色如黑豆汁者。本方所治水肿,证属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溢于肌肤所致。水气内盛,上凌于肺,故并见喘息不得卧。治宜行气化湿,利水消肿。方中以赤茯苓、泽泻为君,渗利水湿; 臣以白术健脾燥湿,以助水湿运化,槟榔、大腹皮行气燥湿,利水消肿,共助君药以导水下行; 气化则湿亦化,故配以紫苏、陈皮、砂仁、木香理气行滞,以助水湿运化; 桑白皮泻肺行水,木瓜祛除湿邪,灯心草淡渗利水,麦门冬滋养阴液,使诸药利水而不伤阴液,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行湿化,水道通利,则水肿可消。本方以茯苓为君,并能导水下行而消肿,故名导水茯苓汤。 ☚ 导气除燥汤 赤小豆当归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