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见大
语出《周易·系辞下》:“其称名也小,其取义也大。”明李贽因此并吸收佛学命题而指出:“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举一毛端建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此自至理,非干戏论。”(《焚书·杂说》)意谓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无限性,可以从细小的、个别的、特殊的描写之中寄寓着宏大的、全体的、普遍的意蕴。因此可以因小见大。清代金圣叹进而提出了“极微”说:“夫娑婆世界,大至无量由延,而其故乃起于极微;以至娑婆世界中间之一切所有,其故无不一一起于极微。”(金批《西厢记》《酬韵》折小序)“极微”一则说明了形象的无限性,另则说明细节描写的意义。总之是说明因小见大这一文艺创作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