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禁病证名,又称小便失禁。指清醒时小便自出不觉,或小便频数、难以自制者。《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 “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丹溪心法》卷三: “小便不禁者,属热属虚。”本症属虚寒者居多,小便自遗而色清; 因热者,小便频数不能自制,尿色黄赤。肺虚者,宜补中益气汤; 肾与膀胱虚冷者,宜菟丝子散、固脬丸、家韭子丸等方; 心气不足者,恐惧则遗,宜用归脾丸; 膀胱火邪妄动者,则宜清利,用鸡肠散、白薇散、神芎导水丸及四苓散合三黄汤等方; 又有肝郁热结者,胁腹作胀,尿意急迫,甚则不禁,宜用逍遥丸加减。此外,热病昏迷、中风、癫痫症等均可见小便失禁。参见外感遗尿、内伤遗尿条。 小便不禁xiǎobiànbújìn病症名。出《诸病源候论·小便不禁候》。又名小便失禁( 《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指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自遗。以虚证为多, 亦有属实热证者。因肾元不足, 下焦虚寒而不能制约水液者, 小便自遗而色清, 治宜温肾固脬, 方用缩泉丸、大菟丝子丸等; 因肺脾不足, 气虚不能统摄水液者, 治宜补气为主, 方用补中益气汤等。中风与外感热病等病程中出现溲便自遗、神昏谵语、反目直视等, 当随症急救处理。因膀胱火邪妄动所致者, 小便频数难忍, 时时自遗而尿色黄赤, 治宜清利, 方用四苓散合三黄汤等; 因肝郁热结所致者, 腹胀而尿意急迫, 甚则自遗, 所溺不多, 治宜疏肝为主, 用加味逍遥丸等。参见遗尿条。 小便不禁 小便不禁小便不禁是指脏腑虚衰,或病邪侵扰以致三焦气化失司,膀胱不约所致的小便难以自控,甚则完全不能控制,出而不觉的病证。《医碥·遗尿小便不禁候》:“知而不能忍为不禁。” 本证多见老人、妇人及病后。 病名考证 小便不禁名称,见《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则称“小便失禁”。早在《内经》记载中将小便不禁、遗尿等病证统称为“遗溺”、“遗溲”、“失溺”。《伤寒论》将神昏而尿出者称“失溲”。直至《诸病源候论》将小便不禁、遗尿等病证分开,专列《小便不禁候》加以论述。有关遗尿证治,参见“遗尿”条。 病因病机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曰:“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灵枢·本输》篇:“三焦者,足少阳太阳之所将,……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小便不禁由脾肺气虚而致,《金匮翼·小便不禁》:“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为不禁者。”因肾虚,下焦虚冷所致,《诸病源候论·小便不禁候》:“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其水液,故其小便不禁也。” 由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而致小便不禁,《张氏医通·小便不禁》:“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涩之品,殊不知阴虚属热者多。盖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小便不禁亦由肝与督脉三焦为病,《类证治裁·闭癃遗尿》:“小便不禁,虽膀胱见证,实肝与督脉三焦之病也。” 妇人产后,损伤膀胱,如《类证治裁·闭癃遗尿》曰:“产者不顺,致伤膀胱,或收生不慎,损破尿脬,皆能致小便不禁。” 此外,中风及外感热病中,出现小便不禁,神昏谵语,目直视,为肾败危象。《医学入门》指出伤寒热病及风温狂言,直视遗尿者死。《医碥·遗尿小便不禁》:“亦有热甚神昏,尿出不知者,即伤寒论所谓直视失溲也。此为死证,热甚寒邪亦甚也。失溲,阴失守也,故死。河间谓热甚客于肾部,干于肝经,廷孔郁结之极,气虚不能宣通,神无所用,故遗尿不禁。” 故《景岳全书·遗溺》中引仲景曰:“下焦竭,则遗尿失禁此之谓也。”本证病因病机归纳如下: 五脏虚衰: 七情扰思,各种劳伤,病后虚弱,老年体衰,以致五脏功能虚衰,三焦气化失司,水湿输布不能制约。 湿热下注: 膀胱本为水府,职司约束。湿热之邪,蕴结下焦,或下注膀胱,气化约束机能失常,水随火动妄行,小便不能自制。 瘀血郁阻: 各种损伤产生瘀血,蓄于体内影响脏腑三焦气化功能,以致水道不固,膀胱不约而致。 分类 《医学心悟》分为肝热、气虚、肾败三类。临床分虚证、实证两类。虚证有脾肺气虚、下焦虚冷、肝督不足、肾败虚竭。实证有湿热下注、内伤蓄血等。 病证鉴别 小便不禁应与胞痹、膀胱咳相鉴别。胞痹系风寒湿客于膀胱,使膀胱虚寒,气化失常所致。主证是小腹胀痛,鼻流清涕,小便艰涩不利,偶见小便不禁。膀胱咳属咳嗽范畴,咳嗽是主证,小便随咳嗽加剧而出现不禁,咳止则尿出亦止。小便不禁则以尿出失禁为主证,因下焦虚冷,三焦气化失司,尿出而不能自控。 辨证施治 可分虚证与实证二大类: (1) 虚证: 脾肺气虚: 症见尿意频作,时有尿出或尿不禁,面色㿠白,气少声弱,少腹时有坠胀,舌淡苔薄,脉虚无力。多因劳伤思虑过度,损伤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液而致。治宜补脾益肺,佐以固涩。方用补中益气汤、理中丸、温胃饮或四味回阳饮之类,加益智仁、五味子、牡蛎等。若兼见肾气亦虚,症见腰痠,两下肢软而无力等,方用黄芪束气汤加山药、白术等。 下焦虚寒: 症见尿出不禁,小便清长,畏寒背冷,神疲乏力,腰膝痠软,四肢厥冷,舌质淡苔白润滑,脉沉细无力或沉缓。因肾阳不足,下焦虚冷所致。治宜温肾固涩为主。方用菟丝子丸,或巩堤丸合缩泉丸加减。方中菟丝子、肉苁蓉、附子、鹿茸暖肾壮阳;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补益脾肾;牡蛎固涩;山药、鸡内金健脾;乌药温化水液。若老人脬气不固,可用固脬丸。 肝督不足: 症见尿出不禁,头晕目眩,腰膝痠软,背脊痠楚;男子遗精阳萎、女子白带频频,舌淡苔白润,脉细弦无力。因肝肾内亏,不能约束膀胱所致。治宜补益肝肾,佐以固涩之品。方用菟丝子丸加女贞子、旱莲草、金狗脊、牡蛎、桑螵蛸等。若肝肾偏阴虚者,方用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若偏气郁者,方用逍遥散。 肾败虚竭: 症见身体缓纵不收,耳聋目瞀,口开眼合,撒手遗尿,失音鼾睡,舌卷脉沉细欲绝。此由邪得以乘虚而入,五脏气绝。治宜回阳救逆。方用大剂参附汤。 (2)实证: 湿热下注: 症见小便频数,尿时不禁,溺热赤臭,伴有低热,腰痠,舌偏红苔薄微腻,脉细滑而数。因膀胱湿热之邪,留恋不解,久则伤阴而成。治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或四苓散等。若偏阴虚湿热者,方用滋水清肝饮。 内伤蓄血: 症见小便滴沥不禁,小腹胀痛,有时触及癥块,舌质黯或见瘀斑,苔薄,脉涩细数。因瘀血阻于水道,膀胱气化失司所致。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抵挡丸或少腹逐瘀汤。若挟热者,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桃仁、红花等;若妇人产后损伤膀胱,终日漏湿不干,可用补脬饮。 气分大热: 症见壮热昏迷,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自汗出,口渴而苦,谵语,尿失禁,脉洪大而数,苔白而干。因热邪内入阳明,气分热盛。治宜清热生津。方用白虎汤。若热毒偏盛者可合用黄连解毒汤。若有腑实者可加用调胃承气汤。 小便不禁的患者要注意休息,防止感受风寒,卧处要干燥,避免潮湿,节制房事,饮食宜食营养之品,忌食寒凉刺激等食物。 小便不禁与现代医学的膀胱肿瘤、结石、破裂及前列腺肥大、脑出血、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引起小便不禁较为相似,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治。 ☚ 小便不利 遗尿 ☛
小便不禁 小便不禁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赛力苏力 白吾力,是指小便难以自控,甚则完全不能控制,出而不觉为主要特征的病证。病因凡受极湿极寒、膀胱黄肌松弛、膀胱外伤、膀胱皮质损伤、膀胱气质及热性失调、膀胱周围器官炎肿,如子宫炎肿、大肠炎肿,多食湿寒性食物等均可成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❶极湿极寒性:症见尿色白、舌质淡、苔白腻、脉迟。治宜燥湿缩尿、祛寒制尿为主。宜用乳香、洋乳香、香附、高良姜、石榴花、橡子、香桃木实研细内服。宜用麝香、海狸香与热性油剂涂于小腹;方用伊提日非力 赛格日 诃子膏、伊提日非力 开比日 蜜膏内服。膀胱黄肌松弛并皮质损伤者,症见局部损伤、腰椎脱位、膀胱皮质被断、疼痛难忍甚至昏迷等。治宜,其中膀胱皮质被断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膀胱皮质拉伸者,治宜复位腰椎,恢复皮质,可用拔罐、胶质药物外敷于腰部等。 ❷极热性膀胱气质失调:症见热性亢盛,食用热性药物和食物症状加重,尿色发赤等。治宜清热祛火,调整膀胱气质为主。宜用石榴花、赤石脂、马齿苋、莴苣子研细,过箩,制成片剂内服。多用寒性收敛药和食物。 ❸膀胱周围器官炎肿:症见小腹胀满,大便干结等。治宜消炎通便为主。多食湿寒性食物者,症见有过多食用水果冷饮史。治宜忌食水果,调整气质为主。 ☚ 尿阻闭 尿血 ☛ 小便不禁xiǎo biàn bù jìnincontinenceof ur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