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
古都邑名。 ❶ 唐时渤海国都城。西濒忽汗河(今牡丹江),亦称忽汗城。为渤海国五京之首,又称上京龙泉府。故址在今黑龙江宁安西南东京城。 城略呈方形,周长约三十二里,外有城壕,城内街道垂直相交,其间为坊,北部居中为宫城。城内有禁苑、寺院,布局完全模仿唐长安城。现存有城址、宫阙、街坊等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❷ 辽都城。 五京之一。 契丹会同元年(938),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城呈长方形,分南、北二城,北为皇城,内有宫城,南为汉城。城内现尚可见东西横街及若干建筑遗址。 其布局受长安城影响,又自具特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❸ 金初期都城,太宗时称会宁府。天眷元年(1138),称上京。 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中都,削上京之号。大定十三年《1173)复称,但已非首都。 故址在今黑龙江阿城南。分南北二城,平面呈曲尺形,遗址已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