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胸病
胸病是由脉病、黄水及扩散伤热等所引发,内部又分峻和缓两种。峻胸病属热证,发病初起胸部和上半身肿胀,体温高热,不愿吃奶,啼哭厉害,喜欢露出头和上体,头颈后仰,腕脉和囟门等搏动剧烈,眼珠上翻,口干舌燥,舌苔厚腻,脚根发软,不能站立,胸部烧灼。并发肺病出现咳嗽,并发胃病,则巩膜黄染、干呕。缓胸病,属寒证,症状为呼吸顺利,呵欠频数,口张不能闭,颈项强直,上半身僵硬。
治疗,胸病分寒热两证。热证用《秘诀部》中介绍的饮食、药物、用冷激、放血、火灸等治疗。饮食包括新鲜肉、新鲜酥油、奶酪、酪汁等,但不能食用富营养的热性类食物。药物,服用《四部医典》四味冰片散,并发肺病加岩白菜,胃病加白豆蔻,浮肿者用冷水泼激。肿胀者于“周果”穴放血。上身肿胀者火灸百会穴,膻中穴向上1寸左右旁开1寸处的“华凯”穴,由此再向上1寸处的“头凯”穴,再向上1寸处的渡鸦眼穴,天突穴向下1寸等处。下身浮肿火灸心脉穴和膻中穴。并发肺病灸第五椎,并发胃病灸胃穴、第十二椎穴、剑突穴;寒症,病情已非常陈旧,出现皮肤发黄,动辄哭泣,紧抱母体,口中发出“啃啃”呻吟声,吮乳时断时续等症状者,将白檀香、牛黄、三凉药研末,内服。巩固疗效则灸第七椎穴和剑突下穴。服用三味肉豆蔻汤,三味阿魏散配蔗糖内服。饮食,交替食用冷热饮食,食用温糊状药油剂。艾灸除灸以上穴位外,还宜灸第四椎穴,颈项强直灸枕骨左右两穴,并发隆病头手震颤者饮少量核桃仁,蜂腊加温酒煎汤并进行发汗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