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尿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尿浊turbid urine

湿热下注,蕴结于膀胱,或脾肾虚弱不能蒸化和约束脂液而小便混浊,排尿淋漓不断的病证。首见《猪经大全》。各种家畜均可发生。根据病因及证候分为两型。
脾肾虚弱 过度劳役,损伤脾肾。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肾气虚不能蒸化和制约脂液,致随尿排出。证见精神倦怠,食欲减少,重者肢寒耳冷,小便混浊,淋漓不断;若尿液色白污浊,叫白浊。口色淡白;脉象沉细。属里虚证(见裹证与里证)。治宜补脾温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菟丝子、茯苓、山药、莲肉、枸杞。
湿热下注 外感湿热或暑天负重,奔走太急,或乘热饮以冷水,湿热郁结,热重于湿,湿热流注膀胱,以致膀胱气化功能减弱,不能约束脂液,使脂液随尿排出。证见精神不振, 口干喜饮,小便混浊,淋漓不断,尿液似黄米泔水。若尿中混有血液,叫赤浊。口色红,苔黄腻;脉象濡数。属膀胱湿热证(见肾与膀胱病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分清饮加黄柏、黄连。
病畜停止使役,增喂精料,给予温米汤自饮。

尿浊

尿浊

指小便混浊,白如泔浆,排尿时并无疼痛或疼痛不甚为主症的疾病。为中老年妇女易发病。多因饮食肥甘,湿热内生,或病后湿热余邪未清,蕴结下焦所致。病延日久,脾肾亏损,亦可形成水肿虚证,常因劳欲过度而加重,或引起复发。辨证论治:
❶湿热内蕴者,小便混浊或夹凝块,上有浮油或带血色,或夹血丝,溲时泡沫甚多,有时尿道有涩热感,口渴。苔黄腻,脉濡数。以程氏萆薢分清饮(萆薢、黄柏、石菖蒲、茯苓、白术、莲子蕊、丹参、车前子)清热化湿利尿。
❷脾虚气陷者,尿浊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小便混浊如白浆,小腹坠胀,尿意不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劳倦或进食油腻则发作或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数。以苍术难名丹(苍术、茴香、川楝子、川乌、破故纸、白茯苓、龙骨)合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清固涩。
❸肾阴亏损者,尿浊迁延,小便乳白如凝脂或冻胶,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舌质红瘦,脉细数。以知柏地黄丸加女真子、旱莲草滋阴降火。
❹肾阳虚衰者,尿浊日久不愈,精神萎顿,腰膝酸软,面色㿠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以鹿茸补涩丸(人参、黄芪、菟丝子、桑螵蛸、莲肉、茯苓、肉桂、山药、附子、鹿茸、桑皮、龙骨、补骨纸、五味子)温肾固涩。针灸治疗:以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太溪为主穴。湿热者加曲池、内庭;气虚下陷者加气海、关元、足三里;肾虚者加肾俞、关元。针刺平补平泻法。调护:
❶病人宜卧床休息,避免劳累,防止病情恶化。
❷每日清洗数次会阴部,防真菌、细菌感染。
❸禁食辛辣油腻生冷酒茶等刺激食物。
❹脾虚下陷病人,可常吃参芪清炖鸡汤。
❺湿热下注者,可常吃香椿炒豆腐、酒烧螺蛳。
❻肾虚尿浊病人,可常吃羊脊髓羹、山药芝麻糊、白果、杏仁炖豆腐、红烧鳗鱼等。
❼尿浊病人应积极检查病因,及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 水肿   膏淋 ☛

尿浊

尿液混浊如米泔,无尿痛和其它刺激症状。

尿浊

病症名。指小便混浊,白如泔浆,排尿时无疼痛感。初起多为湿热蕴结下焦,清浊不分,或热盛灼络,尿浊夹血,属实证,治宜清热利湿;病久脾虚中气下陷,或肾虚固摄无权,精微脂液下流,属虚证,治宜培补脾肾,固摄下元。

尿浊niào zhuó

turbid urin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7 12: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