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氏qū shì本指楚君熊渠的长子伯庸的后代,因伯庸被封于屈(又称作“甲”,在楚国西北境甲水入汉水之地,甲汉合流后一段仍称甲水,故水旁有地名“甲澨”),故其后称屈氏,或称甲氏。《楚辞》中则称屈原。因其姓屈,故称“屈氏”。《九叹·惜贤》:“览屈氏之《离骚》兮。” 屈氏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芈姓世族。因其先祖食邑于屈,遂以为氏。自春秋初年屈瑕任莫敖官职开始,其后莫敖之官,终春秋之世,非屈氏莫属。见于经传者有屈重、屈到、屈建、屈生、屈荡等。其中有的人如屈建并升任令尹,主一国之政。屈氏其他成员,历代担任楚高级官职者也不少。直至战国时,屈氏仍是很有权势的宗族。他们与景氏、昭氏共同执掌着楚国的军政大权,是楚国世族中经久不衰的显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