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注疮
❶ 病名。 出宋·赵估《圣济总录·下注疮》“论曰足三阴之脉,脾肾肝三经也,并起于足大趾小指之内,循足跗内踝前廉膝胫中,若风湿毒气乘之,则荣卫凝涩,稽留不行,气脉下注于脚膝胫间,故令皮肤肿硬,结核成疮,脓水不绝,绵历岁年,愈而复发,以毒气自上而下,如水之注,故名下注疮。”指生于小腿部之湿疮。多因风湿毒气下注,血脉凝滞,湿热蕴阻所致。多发于长期站立劳作者。证见小腿下三分之一内外侧皮肤初起黯红斑,继则糜烂、流滋、干燥、结痂、痂脱后,色素沉著,可继发小腿溃疡,久不愈合。今称小腿湿疹及瘀积性皮炎。 ❷ 病名。见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胫部》“或问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何如?曰:此名下注疮,亦名湿毒疮。”即臁疮。 参见该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