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
在市南端潭江出口处。因东、西两崖夹峙如门,故名。为宋元崖海大战遗址。1279年,南宋越国公张世杰率军与元将张弘范部于此激战数日。宋军失败,丞相陆秀夫身背九岁宋帝赵昺跳海殉国。时在押元军船上的文天祥目睹大战,无比悲愤:“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明成化、弘治年间,新会学者陈献章在崖山倡建大忠祠、全节庙,奉祀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祠庙留有后世凭吊者不少珍贵题刻。清初陈恭尹的《崖门谒三忠祠》题诗:“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海边奇石上有近人田汉题刻:“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